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抢滩刷脸支付安全问题谁买单

天水日报 2019-01-03 09:25 大字

不带钱包出门,用手机生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新技术的普及,以后出门买东西可能连手机都不用掏了。日前在支付宝开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宝宣布推出一款“刷脸”支付产品——“蜻蜓”,直接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80%。

银联近日也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刷脸”支付,而微信此前也早已在深圳、南京等零售商户上线微信“刷脸”支付终端。至此,国内三大支付巨头已形成合力,抢滩“刷脸”支付新市场。但需要注意的是,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能否最大限度地消除用户对账户资金安全与隐私泄露问题的担忧,也有待观察。

难颠覆“二维码”支付技术

2018年以来,有“刷脸”支付功能的自助收银机具已在零售、餐饮、医疗等大型商业场景中得到使用。但金融科技的创新,始终离不开监管的约束。对于“刷脸”支付,目前尚无较为详细的监管文件。但央行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7〕288号)文中提出,鼓励银行使用人脸识别潜入开户流程。随后在2018年10月9日,央行发布《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规定了移动金融服务场景中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等内容。该标准的颁布,标志着以声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首次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可。

有专家表示,从技术方面来说,尽管并非“完美无瑕”,但“刷脸”支付解决了传统支付方式的诸多痛点,对于支付领域仍称得上是革命性的存在。但从普通消费者使用来说,“刷脸”支付的到来,使得用户在支付方面又多了一个选项。就像二维码普及后仍有现金支付,“刷脸”支付的发展,会带来支付方式的革新,但不会替代二维码支付方式。

“组合验证”提升安全等级

事实上,“刷脸”这种方式,在借贷领域已经运用得相当普遍,主要是为了识别借款人的真实性。而“刷脸”在普通消费方面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刷脸”支付在安全隐私方面也引起了一定质疑。因为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如果这些信息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那么用户个人隐私极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

其实,有不少金融产品已经为‘刷脸’支付的用户培植打下了良好基础,除了借贷领域对借款人的识别,再比如开通网银,需面对摄像头‘摇摇头’、‘眨眨眼’认证。这些用户对于同样用到‘刷脸’形式的支付行为,心理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

“刷脸”支付主要解决了用户识别问题,但仍有一定的差错率存在,而这些差错率导致的金融安全问题,导致各方仍存有较多疑虑,因此目前“刷脸”多应用于低风险领域,在高风险领域的应用尚未铺开。对于支付巨头来说,专家建议,要注重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对用户的隐私资料进行安全加密,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建设予以重视;此外,要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对心理上不接受“刷脸”支付的用户不强求,对愿意“刷脸”但有心理包袱的用户,也可以考虑“组合验证”方式提升支付安全等级。(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王大鹏:科创板明年将重塑科技股估值体系

2018年沪深股指全年累计收跌均超20%,熊冠全球。2018年单边下行的A股是否会在2019年迎来曙光?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