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系列报告之一 中美股票指数基金发展概览
■招商证券
自1976年第一只指数基金成立以来,指数基金在美国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首先发展的是股票指数共同基金,主要跟踪标普500指数及其他宽基指数;1993年第一只指数ETF发行,最早发行的股票ETF以国际市场ETF、行业ETF、风格指数ETF为主。
2002年,国内首只公募指数基金发行,国内最早的一批指数基金以场外基金为主,主要追踪宽基指数。2007年至2011年间,大量指数基金发行,追踪行业、主题和策略指数的基金开始逐渐增加。2015年牛市中,分级指数基金受到市场追捧,各基金公司开始覆盖各类主题及行业。产品形式
从产品形式来看,国内指数基金主要有ETF、LOF、场外指数基金三种形式。截止2018年9月30日,603只股票指数基金中,151只ETF基金总规模2,735.9亿,102只ETF联接基金向其投资了715.1亿的规模;此外,263只场外基金总规模1,969.4亿,87只LOF基金总规模243.1亿。
在美国市场,指数基金有ETF与场外基金两种形式。由于费率优势及交易便利,股票ETF数量及规模迅速发展;股票指数共同基金虽然发行节奏放缓,但由于传统机构投资者仍不断追加投资,存续基金的规模仍不断扩大。
对投资者来说,美国ETF的做市商制度,优点在于增强ETF的流动性;缺点在于做市商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双边报价,赚取买卖价差,投资者只能接受报价1。
由于流动性得到充分保证,美国股票ETF以二级市场交易为主,一级市场申赎为辅。同时,由于ETF交收效率较慢,普通投资者难以进行一二级市场套利。
国内ETF与LOF的优点在于交收效率较高,当日申购份额当日即可卖出,普通投资者可以进行一二级市场套利;缺点在于除小部分交易活跃的ETF外(部分ETF提供做市商服务),大多数ETF流动性较差,交易量较小。
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仅7只ETF 月均交易量超过 50 亿元,2018 年以前发行的 ETF 和 LOF中,有1/2的ETF和3/4的LOF月均交易量不足1亿元。与自身规模相比,仅有8只ETF月均交易规模大于该ETF前三季度基金季度平均规模,1/2 的 ETF 和 95%的LOF月均交易规模不及季度平均规模的10%。
1、ETF与ETF联接基金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市场中有141只ETF基金,其中89只有联接基金。基金公司发行ETF联接基金是希望降低ETF的投资门槛,增加ETF的规模。从实际结果来看,ETF联接基金对于ETF的助推作用主要发生在早期大规模场外基金转型成为ETF联接时。此外,ETF联接对于规模较小的ETF规模发展作用更加显著。
截止2018年6月底,规模超过50亿的ETF有10只,其中9只有ETF联接基金。联接基金规模贡献比最高的三只基金为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南方中证500ETF,这三只基金的ETF联接基金均在2013年由同指数的场外基金转型而来。
2、LOF:未来发展空间较小在发展初期,LOF与场外基金相比体现了流动性优势,但与ETF/ ETF联接基金的组合相比,LOF的产品形式优势已经消失: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与ETF基金相比,LOF基金为了保持流动性以应对申赎,持有部分现金,因此跟踪误差较大,追踪效率较低。
从交易的角度来看,LOF交易量低迷,而ETF交易较为活跃。
从申购的角度来看,LOF与ETF联接基金申购门槛相同,为了推动ETF规模发展,基金公司更有动力营销 ETF联接基金。
跟踪标的指数
从跟踪标的指数来看,根据ICI统计,美国的指数共同基金中,有1/3以上的规模跟踪标普500指数,ETF则有1/2以上跟踪宽基指数。此外,国际指数占比较大,而行业/主题指数占比较小。
我们将国内的指数基金跟踪标的指数分为宽基指数、行业与主题指数、国际指数(含港股指数)及策略指数四类。2014年之前,国内指数基金主要跟踪宽基指数,规模占比80%以上;2014年,行业与主题指数基金的规模与数量开始迅速发展。
与中国相比,美国国际指数基金规模占比较大,体现美国资管领域的国际开放程度较高,投资者对国际市场的关注程度较高,更重视资产的多样化配置。目前国内国际指数的发展受到了QDII额度的限制,大型机构投资者难以参与。后续如果QDII额度放开,国际指数基金将迎来发展良机。
更细分来看,根据ICI统计的2017年末美国ETF跟踪各类指数的规模2,美国ETF管理规模中,宽基指数ETF占比57%(其中大盘指数ETF占比33%),行业/主题指数ETF占比14%,国际市场ETF占比28%(其中除美国外的国际市场ETF占比17%,新兴市场ETF占比8%)。国内指数基金中,宽基指数基金占比63%,其中上证50、沪深300指数基金占比35%,与美国大盘指数ETF比例相仿。国内,行业/主题指数基金占比24%,占比远超美国行业/主题ETF。港股及国际市场指数占比仅4%与2%。
2014年底港股通机制运行以来,国内投资者对港股市场关注度提高。从指数基金规模来看,2015年Q1、Q2 最大两只港股指数基金的规模显著提升,港股通机制促进了港股指数基金的发展。后续沪伦通机制开始运行后,有望助推国际指数基金的发展。 (本文为节选)
新闻推荐
大师远去,荣光犹存。2018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我们已送别了31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