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榜样的力量“头雁”的效应 厦门市集美区总工会引领劳模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2-18 07:00 大字

钟俊杰在蔬菜大棚工作现场

陈水强 ( 左一 ) 检查芋头土壤情况

“厦门寸土寸金,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富裕,农村要振兴,就要走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路子。”

“有好生态、好产品远远不够,还要有好的文化创意来为产品做包装行销,这样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农业劳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

农历金秋十月,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碰撞在厦门市集美区总工会展开。这次由区总工会组织召开的农业劳模互动交流会上,各镇街工会主席、农业劳模以及区委振兴乡村办、区农林水利局干部聚在一起,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都市现代农业展开热烈讨论。会议还特邀厦门台湾青年双创基地的创业者介绍农产品包装、品牌打造、文化营销等先进理念,并进行互动交流和对接。

主持会议的集美区人大党组成员、区总工会主席黄云茜认真记下与会人员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黄云茜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入第三方力量,鼓励对农产品进行文化创意包装,打造‘互联网+农业’行销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村、农民从乡村振兴战略中实实在在受益。”

站位“双千亿”,聚力“6+7”

今年6月,厦门市召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推进“双千亿”工作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根据部署,集美区当前正着力打造机械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与旅游、现代物流、新材料、都市现代农业六大重点产业链群,重点实施产业投资、轨道及配套开发、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乡村振兴、民生补短板、城市更新七大投资工程。聚焦聚力“6+7”工作,是集美区呼应“双千亿”工作、坚持高质量落实赶超的具体行动。

聚力“6+7”,鼓励农业劳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头雁效应”,推动农民创业创新、就地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切实激励先进模范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集美区总工会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后溪和灌口是集美区两个农业传统的乡镇,各有一个村列入厦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推动乡村振兴,集美区有这个基础和条件,区总工会已经在这方面展开探索和实践,一些有益尝试已初步显现效果,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黄云茜表示。

农业劳模带头引领创业的乡村经济始终牵动着区总工会的心,特别是2016年“莫兰蒂”台风发生后,区总工会领导第一时间走访了辖区农业劳模,了解经济损失情况,帮助坚定信心,协调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走产、学、研道路,利用高校资源发展名、优、特产品。

“工会助我成才创业,我助乡亲增收致富”

在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陈水强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这位年过五旬的“垦荒汉”不仅是省级农业劳模,更是乡亲们口中的致富领头人,在行业里也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上世纪80年代,陈水强开始投身农业:“当时出发点很简单,就为了填饱肚子。”1996年,农庄建起来;2006年,农牧公司成立;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靠着勤劳双手和坚韧意志,陈水强的农业越做越大,涉足领域也从果蔬种植扩展到畜牧和淡水养殖、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农产品保鲜技术开发等。

2013年,陈水强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吸纳知名农业专家和高校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并与农业科技院校建立合作。在陈水强的带领下,工作室积极开展创新项目科研,在农业创新品种改良、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注册的6个商标获评福建省著名商标,拥有13个创新科技项目,攻克了南江黄羊、棘胸蛙、从江香猪等养殖技术难题,繁育改良台湾珍珠芭乐,改良仙景槟榔芋并推广种植。特别是与集美大学合作攻克槟榔芋保鲜难题,不仅让陈水强赢得了“盖军衔创新项目奖”,还为种植芋头的农户带来每亩增收6000元的效益。

搞科研、钻技术、写论文,让人很难想象,这位“学者型”农业劳模只有小学文化,从投身农业的那天起,陈水强不断给自己“充电”——想把菜种好,就报名学习果蔬种植技术;想繁育果苗,就去读苗木嫁接专业;想把养殖搞上去,就去学淡水养殖技术……十几年间,陈水强边做边学,通过函授大学硬是啃下了4个专业,把自己打造成真才实学又接地气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不管是读函授大学,还是创办劳模工作室,工会都给我关怀和资助,‘娘家人’助我成才立业,我助乡亲们增收致富!”陈水强说到做到,2007年开始,由他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陆续吸收127户农户加入。农户作为社员,可以把农牧产品以保底价卖给合作社统一销售,农户盈余收入有保障,还免去寻找销路的麻烦,大大降低销售成本。社员入股金每户2万元(后增加至5万元),合作社不收任何佣金,本金和盈余一起返还,不给社员增加一分钱负担。合作社还组织免费参观培训,提供学习资料,免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合作社商标与社员共享。

2007年,陈水强所在的集美区灌口镇田头村农民平均年收入仅4400元,是有名的贫困村。合作社成立后到2009年,入社农户年平均收入2.7万元,是普通农民的3倍。2012年,合作社规模效应显现,农户收入再次刷新,达到6万多元。村民富起来了,陈水强也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十佳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普兴村惠农带头人、福建省劳动模范。

搞了大半辈子农业,陈水强一直乐在其中,他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农民来说是重大利好,要用好政策,靠勤劳致富、技术致富。厦门发展都市型农业,要以现代农业为主导,走规模化道路,通过改变思路让农民创收。“自己种(地)自己吃,那不叫创收,要让农民进城敢花钱、有钱花,那才是真创收。”陈水强说。

“致富不敢忘初心,我的根在泥土里”

2017年,由福建省总工会组织的“劳模八闽行”技术扶贫活动中,厦门市集美区一位农业劳模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次活动中,他向宁德古田无偿提供价值10万元的有机蔬菜种苗并传授种植技术,还定期回访农户指导种植,这个人就是钟俊杰。

走上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对钟俊杰来说似乎是偶然,但也是一种必然。上世纪90年代,钟俊杰办了一家五金厂,厂里工人吃的菜从市场买,但钟俊杰一直在想,要让工人吃上放心菜。于是,钟俊杰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厂边的空地自己种菜吃,没想到越种越多,除了满足日常用餐,剩下的还能拿到市场上卖。2002年,钟俊杰作出人生中一个重要决定,关掉五金厂,投身生态农业。

从农村走出来的钟俊杰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重新回到地里,虽然满身干劲,却缺乏技术经验和市场意识。“刚开始种菜那几年,我闹过很多笑话,把菜种坏,或者种了卖不出去,找亲戚朋友借钱周转,都是常有的事。”钟俊杰轻描淡写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东奔西走找老师学技术,背井离乡找市场拓展销路,有时候一场台风、一夜暴雨,半年的辛勤耕作转眼付诸东流……

压力重重,钟俊杰没有放弃。几年间,他潜心钻研无公害种植、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并引进培育特色高优蔬菜种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美国的罗勒、泰国柠檬和香茅、台湾九层塔和山苏等高端蔬菜经过培育和驯化,目前已在同安、集美两个基地大面积种植,部分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哈尔滨等30多个城市。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举办,钟俊杰种植的有机蔬菜58项农残检测均达到零检出,成为大会的蔬菜供应商之一。

一路走来,钟俊杰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没有忘记投身农业的初心:“想种出更好的菜,让大家吃得更安心。”他的种植基地从不使用高毒农药,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引进鸟类、虫类、生物药剂等来防治病虫害。“信息素性诱剂”是钟俊杰率先引进的一种灭虫方法。蚜虫类昆虫通过信息素相互吸引繁衍后代,“信息素性诱剂”通过释放信息素将雄性昆虫吸引到一款只能进不能出的容器里,雌性昆虫无法交配,自然就无法繁衍后代,害虫逐年减少甚至消灭。这款性诱剂可有效消灭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果蝇等多种闽南地区常见的害虫,虽然成本较高,见效也需要一定时间,但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也不影响蔬菜的品质。

“我是农业劳模,可以通过新技术推广,为闽西南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钟俊杰说。

据了解,在工会和劳模的引领下,集美区越来越多的农业专业户响应走出去的号召,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理念,乡村振兴正在闽西南地区薪火相传。

(卢月 赖玉银)

广告

新闻推荐

重磅!渤海银行黄海之滨扬帆启航

早报讯“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伴随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岛城这片金融热土吸引来一家又一家行业内首屈一指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