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看脸,看到了什么?
很多人还在体验“码”上支付的便利时,“刷脸”支付又来了!
上周,中国银联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刷脸”支付,银联持卡人可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体验“刷脸”支付服务。支付宝紧随其后,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
相比这两年刚普及开的移动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的变革更加彻底。
回顾人类的支付历史,从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直至银行卡,中间都间隔上千年。而从银行卡到移动扫码支付,只用了几十年。“刷脸”支付则几乎是接踵而至。支付方式越来越便利,推动其变革的科技发展,也越来越快。
在支付变革史上,“刷脸”支付是支付方式第一次脱离了人身体以外的载体,不需要现金、银行卡,甚至是手机。从这个层面看,“刷脸”支付是革命性的。
从“刷脸”支付的应用来看,其正渗透到多个交易场景中,并且更加节约时间,效率更高。今年天猫“双11”的数据显示,刷脸和指纹完成的支付高达6成。实体店方面,全国100多个城市,300多家肯德基已经支持“刷脸”支付。而接入支付宝“刷脸”支付的超市卜蜂莲花宣称,收银效率提升了50%——普通大卖场顾客结账10件商品平均需要56秒,“刷脸”支付则只需28秒。
随着“刷脸”支付的推广和普及,整个支付产业链也将面临变革。一方面,传统的POS行业需要更多地考虑未来的转型方向;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掌握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技术的企业会加入进来,形成从设备生产到系统研发,再到安装应用的产业链。
从技术创新来看,“刷脸”支付无疑是划时代的,甚至曾被列为2017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精准的识别度会极大地提高支付的安全性。但是其却给监管带来了难题,甚至会带来伦理问题。
从短期来看,监管层面目前只是鼓励银行将人脸识别嵌入开户流程,并未明确支持人脸识别应用于支付。面对这样的一个新事物,相关标准也未制定。
从长期来看,隐私泄露问题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很多推广“刷脸”支付的文章都提到其一大优势是描绘出更精准的用户画像。这意味着,当用户在“刷脸”时,包括这张脸在内的相关数据都有可能被收集。过度收集将是一大风险,且这个度由谁来定也未可知。此外,这些数据还面临被滥用、泄露的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一张脸背后将集结一个人几乎所有的隐私和行为轨迹,如果企业对这些信息使用不当,或者造成隐私泄露,无异于让用户穿上皇帝的新装,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裸奔”。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张脸是独一无二的,一旦隐私被泄露,将无可挽回,因为一个人很难再有第二张脸。
“刷脸”支付刚刚起步,人们在看脸的同时,可以惊叹于其对于支付方式、产业、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也应该看到潜在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来看,不同支付方式各有利弊,彼此之间很难被完全取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支付方式,并且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
新闻推荐
“你说怪不怪?胡哥卖彩票,每次都怕我们买得多!”“胡哥这是为咱们好,他不是常把‘责任彩票’挂嘴上嘛!”这两位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