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遇见这样的商家,有钱花不出去? 11.36%的人都遇到过

天水晚报 2018-12-10 15:08 大字

曾因拒收现金被央行整治的盒马鲜生,再次被点名。

日前从人民银行了解到,2018年7月起,针对流通领域人民币现金使用出现的问题,人民银行集中开展了整治拒收现金工作,其中新零售行业是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此前被爆出只能通过其APP消费,无法使用现金支付的盒马鲜生,在接受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整改要求后,现已在其门店开通现金支付通道。材料中对此评价“积极配合开展整改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实际上,拒收现金情况并非个例,融360发布的《线下消费支付方式调查问卷》统计显示,11.36%的人曾经有过被拒收现金的经历。

大型商场移动支付可享优惠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一些没有举行优惠活动的小商贩。在路边经营一家粥店(见图)的刘师傅说:“我这摊子摆了十几年了,这几年开始都是手机支付,用现金(支付)的(顾客)越来越少了。”

问及原因,刘师傅坦言:“都是几块钱的粥和饼,零钱找来找去,也嫌麻烦。”

方便是移动支付的另一个优势。不同于每日与零钱打交道的刘师傅,每笔收支都不小的金店工作人员则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更看重。

“现在都是支付宝、微信支付,很多人还都选择蚂蚁花呗和信用卡。有时候丈母娘或者婆婆这类长辈来会带现金,不过已经很少了。”一家金店工作人员说:“(顾客)这么多现金带在身上不安全,我们也怕收到假币。”

移动支付有一定好处,但支付技术的发展应带给消费者更多元的选择,而非困扰。个别商家盲目追求“无现金”,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支付选择权,特别是老年人等偏好使用现金的人群正常消费需求。

融360发布的《线下消费支付方式调查问卷》就显示,有超过三成的“50后”遭遇过拒收。针对流通领域现金使用出现的问题,央行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保障各种支付方式和谐发展。专家认为,支付手段的发展需要考虑实际国情。

支付百科评论员寇向涛指出,目前在中国,无现金社会不现实。“支付方式的变化,要重点关注社会民生,而非一味地追求支付方式的先进性。”寇向涛指出,“要考虑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和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要保障这部分人群支付和消费的权利。”

新闻推荐

房企资金压力大 频繁转让资产改善企业现金流

调控重压之下,中小房企控股权腾挪案例大量增加。今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并购整合频繁,有超过30家中小地方性房企股权和债券通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