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广东如何找到改革发展新动力? 专家:转型升级、错位合作是关键

华西都市报 2018-12-09 02:13 大字

融媒调研采风团参观潮州中国瓷都陈列馆。图据《羊城晚报》

上世纪70年代,鲤溪村虽然人均有一亩八分多耕地,却连年不能完成国家的粮食生产任务,甚至有30%的农民连自身的口粮也解决不了。”12月3日,坐在鲤溪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内,年过六旬的林德成清晰记得当年村里实行“联产到劳”时的每个细节。当年,22岁的他成为鲤溪大队党支部书记,见证并参与了整个过程。

鲤溪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南部,本是一个因鲤鱼洄游而得名的村落,却因42年前这里率先推行“联产到劳”的土地改革,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伟大尝试,又被称为“广东小岗村”。

这是改革开放40年里,广东省践行“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精神的缩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40年来,广东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在发展中创造了许多全国典范,而如今却也面临着发展转型升级的困扰。

转型升级

成发展中的共同难题

如今,曾经的模范村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难题。鲤溪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林国厂介绍,鲤溪村正发生新变化,村民已不再单纯靠种地生活,正在乡村旅游、优质农业等方面不断寻找新方向。

“相关部门要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在保留乡村的民俗与特性的情况下,把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扩大。”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其海认为。

同样的困扰也出现在以瓷器和木雕而闻名的潮州市。走进潮州辜柳希木雕厂,见到国家非遗项目潮州木雕传承人辜柳希的代表作之一“多层虾蟹篓”通雕,鱼、虾、蟹的游弋、攀爬活灵活现,让人会不住感慨:到底是怎样一双巧手,让木雕变得如此精致?

然而,如何盘活传统工艺的问题,仍然摆在了潮州人的面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炳才建议,潮州应该将陶瓷、木雕、抽纱、饮食等文化“串起来”,同时将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适当开放,供他人参观、学习、了解,打造另一种生态文明产业。

深中通道

又一世界级跨海工程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新节点上,广东如何延续“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找到发展新动力?

事实上,探索已经开始,成效逐渐显现。

在潮州市中国瓷都陈列馆内,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的瓷器放在了显眼的位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利用3D打印技术,可突破许多传统手工生产无法解决的问题,实现了“穿着西装做陶瓷”。与此同时,潮州也在寻找更环保的材料,让这件工艺品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

而位于珠海横琴新区的长隆海洋国际度假区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数据统计,港珠澳大桥开通首月,珠海长隆的香港游客同比增加约11%。

同样搭上发展快车道的还有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开通后,越来越多的目光注意到这又一世界级跨海通道工程。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2024年建成后,中山到深圳可跨江直达,车程将从目前的两个小时缩减至半个小时以内。“未来经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水下互通立交,便可东往深圳、西往中山、北往广州、南往香港,真正实现各城市间快速便捷互联互通。”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汕头市已经将人才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多年的努力,汕头大学营造了一个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而随着去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开始招生,未来,越来越多的卓越工程师与科技人才将从这里诞生。

如何找到发展新动力,将各区的发展形成合力?资深经济学家邱仰林认为,转型升级、错位合作是关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

新闻推荐

央行查处拒收人民币现金行为602起

今年7月至12月是人民银行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的集中整治期,自该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经约谈、政策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