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6问“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潘多拉魔盒真的打开了吗?

济南时报 2018-11-27 14:13 大字

【惊爆】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据称诞生

操刀者为深圳科学家贺建奎

【争议】

此举是否有悖伦理道德?

婴儿长大后如何面对“被修改的人生”?

【回应】

南方科技大学:此研究严重违背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122位科学家发声明:坚决反对,强烈谴责26日,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引爆网络。

据人民网报道,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这则科学成果的报道只带来了短暂兴奋,很快便引发了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的伦理、安全担忧。

人们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基因编辑婴儿”经过伦理伦理审查了吗?技术上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了吗?人类的历史就此被改写了吗?

1.试验是怎么做的?

据介绍,贺建奎在生育治疗过程中,改变了7对夫妇的胚胎,其中男方感染HIV,女方未感染。在胚胎的受精卵时期,他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使一种名为CCR5的基因失去功能。CCR5是白细胞上的一种蛋白,也是HIV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以此实现了新闻中所说的“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人类。

贺建奎表示,他在生育治疗过程中改变了7对夫妇的胚胎,到目前为止,有1例怀孕。

2.这项技术安全吗?

目前,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医药、食品、农业和工业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都广泛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引入人类胚胎的安全性值得特别关注,首先就是“脱靶效应”。什么是脱靶?简单来说就是,错误地定位了目标基因,编辑了不该编辑的地方。如发生脱靶,比如有可能激活某个癌症基因。产生的影响极有可能是我们无法预估的,因此这一效应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基因编辑的安全性。

尽管该试验声称“未发现”脱靶现象,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证据。

3.是否通过伦理审查?

网上流传一份来自“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对于该科研项目的伦理审查申请书显示,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意见称,“符合伦理规范,同意开展”,日期是2017年3月7日。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26日否认该院和此事有关。该医院总经理程珍表示,这个试验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做的,孩子也不是在和美妇儿科医院出生的,至于网上流传的那张申请书,医院也不了解情况,目前正在调查核实。

26日晚,深圳市卫计委通过官方微博@健康深圳发布声明称,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对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

4.孩子的父母知情吗?

据报道,贺建奎表示,本次参与试验的7对父母拒绝接受采访,他也不会透露他们的个人信息,也不会透露具体的操作位置。他已经在试验前和家长们沟通过可能存在的风险。

需要了解的是,家长们对此究竟“知情”到什么程度?是知道这是项“辅助生殖技术”,还是知道自己的孩子要接受“基因编辑”?是否知道要接受的是“可能导致未知而不可控风险”的基因编辑?如果不存在隐瞒,父母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同意让孩子承受这样巨大的、甚至全世界都无人试探的风险?

贺建奎承认,为家长们提供了“免费辅助生育治疗”作为试验交换条件的一部分。这背后是否有未公开的利益交换?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

5.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消息一出,《科技日报》提出疑问——

1.CCR5基因这个靶点是不是已经公认的会感染HIV?敲除这个靶点有没有其他潜在威胁?会导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

其他的试验动植物如果试验操作失败,可以直接销毁、放弃、不上市,就算解决了问题。但是,这两个孩子已经来到了世上,如果后续出现了其他问题,难道也能这么处理吗?贺建奎表示,会为出生的孩子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险,直到他们长大成人。但是,对于这对双胞胎来说,这绝对不是简单地“提供医疗保险”就能弥补的。

6.对人类将有何影响?

基因编辑用于人类生殖细胞是科学界的禁区,就像克隆技术不能用于人身上一样,在各国都有一条不可随意逾越的伦理红线。

理论上,既然可以基因编辑婴儿以防艾滋病,也必然可以基因编辑婴儿防治癌症等其他疾病,如此一来,编辑婴儿创造超人也并非不可能。人们需要规范和限制什么样的基因可以编辑,什么样的基因不能编辑,以避免未来社会沦为超人统治一般人的社会

在人类胚胎研究上有个“14天准则”原则,即使用人类胚胎体外研究,不得在体外培养人类胚胎超过14天。基因编辑双胞胎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胚胎进行体外研究重要伦理原则被贺建奎亲手打破。

这两个孩子的基因如果再遗传到下一代,又会对人类基因库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才是全社会最担忧的地方。(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中新社等报道)

●延伸阅读

众多科学家发声谴责:

试验使人类面临风险

26日晚,中国和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陆续发声,对贺建奎所做的试验进行谴责,或者表达保留意见。他们的理由大体可以总结为:一,艾滋病的防范已有多种成熟办法,而这次基因修改使两个孩子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二,这次试验使人类面临风险,因为被修改的基因将通过两个孩子最终融入人类的基因池;三,这次试验粗暴突破了科学应有的伦理程序,在程序上无法接受。

122位中国科学家在微博发布联合声明,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强烈谴责。声明称,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声明称,“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们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相关链接

亦学亦商的贺建奎

贺建奎为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该校官网显示,贺建奎2010年获得美国莱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2012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其研究方向为基因测序技术、免疫基因组学、个体化医疗、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2012年,贺建奎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孔雀计划”。不过,南方科技大学26日称,他目前已停薪留职。

据报道,贺建奎还有另一个身份——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物技术开发与基因检测技术开发、信息咨询等,于2018年4月19日完成2.18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新闻推荐

逐梦40年

■新华社记者樊曦叶昊鸣40年,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古老的中国却经历了巨大变迁。改革开放开辟了新行业,造就了新生活,带来了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