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赖梅松 物流成本降下来,制造业会更有竞争力

新京报 2018-11-23 01:04 大字

赖梅松 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受访者供图

从2014年全年快递首次超过100亿件到2017年突破400亿件,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伴随着电子商务的热潮,中国民营快递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

在双十一快递最高峰期间,新京报独家专访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赖梅松向记者表示,快递业到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对社会的贡献、对快递人的回报才刚刚开始。随着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将诞生万亿市值的快递企业。

快递业到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新京报:你怎么看快递行业未来的走向?

赖梅松:很多人认为这个行业已经增长放缓,但我恰恰认为整个快递业对社会的贡献、对快递人的回报才刚刚开始,到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

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使其把社会资源用得更好。我认为未来这个行业一定会成就万亿级市值的企业,不管是哪一家。

新京报:面对当今的行业环境,企业如何做好准备?

赖梅松:注重团队建设、基础设施投入,同时企业一定要管控好自身风险,比如现金流方面。

新京报:你怎么看快递价格一路下滑?

赖梅松:从当年的28块下降到今天12块左右的平均单价,这释放了两个信号。第一个是用户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好的服务。第二就是整个社会成本的下降。

新京报:在过去的一年内,你看到了这个行业有哪些新的趋势吗?

赖梅松:过去一年中国快递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其中我感觉到行业的智能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未来的快递一定是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同时,绿色环保也是一个关键趋势。快递包装减量,对整个社会而言意义重大。

价格战一定是短暂的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物流成本对于整个社会效益的影响,物流成本如何进一步降低?

赖梅松:今天我们其实可以自豪地讲,中国快递的物流成本肯定是全球性价比最高的。今天中国快递企业的集中度已经很高,单纯从体量上来讲,中国的快递企业已经全球领先。这就需要企业有实力,有规模,经过整合来实现社会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新京报:关于价格战,你觉得现在触底了吗?会打到什么时候?

赖梅松:价格战一定是短暂的,不是长久的。目前行业每年20%的增长,只要这个基数存在,价格就一定会涨。

我预计价格战会打到2020年。因为现在快递企业的能力储备面临瓶颈,需要相应的用地规划,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拿土地非常难。而这样的资源如果得不到整合,未来快递价格上涨一定是必然。

新京报:你说到2020年可能会是行业发生变化的一个时候,那个时候几家快递巨头之间是否可能会发生兼并或者重组?

赖梅松:重组我觉得会有。未来中国快递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集中,不会有这么多家,也不会像现在一样这么均衡。效率高的、服务好、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市场份额一定会变得更多。

兼并我认为概率非常低,至少中通没这个想法。中国的快递企业大部分都是伙伴合作模式,每个地方它都有经营权,所以很难融合到一起。

总的来讲,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集中,中小快递企业不会有太大的机会,也许会退出历史舞台,新入局的机会基本不太会有,因为快递是要用时间换空间的一种模式。

抛快件现象已明显减少

新京报:现在的快递员会面临诸多罚款,你如何看待罚款这种管理方式,以及总部和网点之间的关系?

赖梅松:事实上,我们的快递量每年增长百分之三四十,但是罚款的数字每年是在下降的。总部、站点以及员工的利益分配关系这个事,是我们现在要去做的事情。政策要公平,我们会兼顾到各个层级的利益分配。

快递行业现有的问题,比如抛快件,是行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随着自动化设备的普及,这种现象已经明显减少。

新京报:通达系普遍依赖电商,快递企业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径?

赖梅松:企业要不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每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所作的决策,并不是说差异化就一定会很好。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快递企业与阿里巴巴和菜鸟的关系?

赖梅松:我们为什么要跟阿里合作?阿里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投中通?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让资源效率最大化。

中通的长处在于应用场景,阿里的长处在技术大数据数字化方面。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在物流方面有重大突破,包括跨境网、时效网、农村网、仓配网、末端网。

★同题问答

1

新京报:在你眼中快递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赖梅松:快递其实就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它最终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中国的物流成本降下来,中国制造业会更有竞争力。

2

新京报:未来一年你的工作重点会是什么?

赖梅松:在团队建设、未来规划方面,是我应该更多去想的。未来我会越来越少地参与到具体的运营事务,因为只有我把这些设计架构弄好,中通才能够走久走长走远。

3

新京报:中通如何吸引优秀人才?

赖梅松:人才我认为不分高端低端,适合的人才才是好人才。过去我们引进过的高端人才,有些也水土不服。

新京报记者杨砺

新闻推荐

陈清泰 摘掉企业头上的所有制标签

陈清泰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新京报记者浦峰摄近期,多家国资驰援上市民企,一度引发“国进民退”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