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记:最大归国潮下光环减弱 有人不断加码积累优势
今年8月底从英国研究生毕业回国的张含(化名),在秋招季投了70多份简历后,等来了两个不太满意的offer,和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调剂”——HR问她,是否愿意给地产公司老板的女儿当家庭教师。
“回国前没想到竞争那么激烈,面试时才发现,80%都是海归和研究生。”留学经历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优势,张含开始反思,自己准备得是否足够充分。
而正在法国留学的杨笛(化名)已经在准备找自己的第六份长期实习了。她发现身边留学生选择回国的比例增加,留学身份的“含金量”已不比从前,希望不断“加码”积累经验,为未来回国增加优势。
我国正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教育部数据显示,40年来,共有313.5万名留学人员回国。2017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8万余人,创历史新高,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27万人。
在归国大潮下,海归们头顶的光环逐渐减淡,激烈的竞争带来落差和迷茫,但回国发展依然是不少海外留学生的选择。一些人开始反思留学生“水土不服”、眼高手低等以往被诟病的缺点,努力扩大优势。
秋招:竞争激烈,“海归一抓一大把”
今年7月,赵岳(化名)回国了,在澳大利亚读研两年后,他回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约本科已经就业的同学吃饭,为即将到来的秋招做准备。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和自己一起走出校门的同学,已经发生让他“想象不到的变化”,“谈起工作和求职,他们都很有职场人的感觉,也挺成熟的。”甚至已经有同学在短短两年里,升到了小主管职位。相比他们,赵岳觉得自己还是刚出校门的“小毛孩”。
赵岳的父母都是高中教师,母亲教授英语,父亲教授化学。2012年高考前,父母已经有意向送他出国,“当时出国还是很流行的,特别是教师家的孩子,很多高中一毕业就送出去了。”后来赵岳因为身体问题,留在国内读本科。
从大二开始,赵岳正式为留学做准备,考雅思、选学校,甚至母亲还教他做饭。2016年,赵岳前往澳大利亚攻读研究生。当时的他已经感受到“海归越来越多”。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赵岳出国的这一年年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经达到了265.11万人,而当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比2012年增长超过58%。
到达澳大利亚后,赵岳也发现身边有不少留学生都表达了回国想法,“有的已经工作了几年,有的是和我一样刚来的,觉得国内前景更好。”
大量留学生归国带来的激烈竞争,让赵岳感到了焦虑。今年毕业后,赵岳踏上了回国的航班,而9、10月的秋招季也一如他的预料。“相比于海外留学生,用人单位其实更喜欢国内名校研究生,而且面试的时候海归一抓一大把,美国和英国的居多。”
一知名地产公司HR邵策(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在今年的秋招里,有一半求职者的简历都有海外学习经历,“有的是交换生、双学位,有的是研究生留学、本科留学。”海归对于企业而言已经不再稀奇。
在投递了17个简历后,赵岳有3个面试进入了最后一轮,最终拿到了两个offer,在他看来,已经高于“找不到工作”的预期,尽管两个offer都不太让自己和父母满意,“觉得工资比较低,最高给到税前9000,税后就五六千吧。”
如今赵岳已经决定接受其中一家公司,“总不能在家闲置着,有工作才有机会上升。”
研究生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温煦(化名)求职之路顺利得多,他认为这得益于自己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从小就热爱汽车的他,在本科期间就自学德语,研究生成功申请到德国留学,学习汽车工程专业。回国后,凭借着曾经在宝马公司德国慕尼黑总部实习过6个月等经历,温煦在今年的秋招中拿到了4家汽车企业的offer,他最终选择了广州一家知名汽车公司,offer上的年薪介绍为22万元,他觉得很满意。
温煦说,基于对汽车的热爱,他在本科阶段就通过同学介绍、网站论坛等方式,接触了一些在德国学习汽车专业的留学生,“一开始只是想取取经,希望申请到一个好学校。”大三寒假,温煦前往德国旅游,顺便“见网友”,这些“网友”后来给予他不少帮助。
等温煦到慕尼黑工大后,有一些“网友”已经毕业,且在德国的汽车企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温煦在宝马总部的实习,就是源自于一个在宝马工作的“网友”的推荐。“没有推荐想拿到这个实习还是很困难的,而且我去的部门也比较核心。”这件事,让温煦意识到人脉资源的重要。
对于校招,温煦认为海投简历未必是件好事,“会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他的目标很明确,只投了7家自己心仪的汽车公司,并在面试前对应聘企业的文化、未来发展思路等进行了详细了解,有些企业内部有认识的同学或者“熟人的熟人”,面试前温煦都会争取约一次见面,“进一步了解一下,争取在面试时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温煦认为,准备充分,认真对待每一次面试,是自己在今年的秋招中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预期:不纠结工资,“看的是长远发展”
刚回国的张含始终不想“太屈就”。
她觉得在“喜欢的工作和令人满意的薪水”之间,至少要有一个,而自己拿到的两个offer,都不太符合。趁着秋招的尾声,她赶紧又投了一波新的简历。校招加上社招,她已经投了70多份简历。
张含本科毕业于上海一知名高校,又在英国排名TOP5的高校攻读了研究生,此前还有过5份实习经历。这让她对今年的秋招充满期望,“想去一些快消巨头,对工资预期是(年薪)15万元及以上”。
然而在求职时,张含才发现竞争者“80%都是海归和研究生”,“因为海归的求职目标都比较一致,都是一些大公司。很多巨头公司直接在简历关就把我给淘汰掉了,像可口可乐这种。”而小公司则以“你太优秀,我们怕留不住”为由拒绝了她。
11月13日,接近秋招尾声,张含只拿到了1个offer。与此同时,有一家她面试时感觉不错的地产公司HR给她打来了电话,问她是否愿意调剂到一个特殊的岗位——给老板女儿当家庭教师,一份长期且全职的职业,并且可以居住在“老板”家隔壁的别墅。
“我当时就满脑子的问号,但她说她老板只要复旦或交大的研究生,应聘者中只有我一个人符合这个要求。”张含婉拒了这个“调剂”后,被告知她申请的营销管理岗位也“没戏了”。
此后,张含又收到了一个offer,但先后提供offer的两家公司一个地点在外地,一个工资太低,她都不太满意。在反复面试、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张含对工作的预期也开始降低,“之前只看着大公司,现在会开始投一些小公司,还有创业公司,对工资也没那么纠结了,如果是我喜欢的工作,我可以降低我的薪水预期。”
回国两个月后,卢俊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调整好了心态。
1994年出生的他,不仅在美国完成了本科学业,也成立了家庭。在读本科时,卢俊一直在不同酒店实习,积累了近三年的实习经验,还没毕业就拿到了美国一家全球知名品牌酒店的offer。
在工作一年后,他和妻子做出了回国发展的决定。“还是继续从事酒店业,当时计划的是,经理级别以下的都不接受,因为我在美国已经是主管职位了。”
然而现实还是让他有些失望,尽管不少公司都投来了橄榄枝,但职位却不如预期。甚至有一家酒店人事部门直接告诉他:全市我都敢打包票,没有一家酒店可以让你从主管做起。
最终,他在所在城市选择了(美国工作)同集团下的另一家知名品牌酒店,对方承诺他小半年内可以升到经理级别。
而对于工资,卢俊并不抱很高的预期。“回国前了解过。”他说,在国外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常常会忍不住用美国工资乘以人民币汇率,然后和回国后的工资进行对比。而他“很明智的不去转化汇率”,要不然就会有很大落差。他坦言,在美国的工资是如今工资的三倍多。
对收入预期的落差,存在于大多数海归身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认为收入高于甚至远高于的预期的海归不足1%,而认为收入低于预期和远低于预期的海归占比80%,2017年该比例为69%。
工作后,因为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卢俊没有固定假期,高峰时期甚至小半个月才放一天假,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理想情况下,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到下午4点。但实际上,他很少能在晚饭前回到家。
工作辛苦,有时又感觉付出的劳动不被尊重,这些并不影响卢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更高端的酒店、服务,开始受到消费者们的追捧。在卢俊看来,市场对高端人才是有需求的,现阶段需要积累的并不是工资,而是工作经验。
“酒店业是一个看重经验的行业。”卢俊认为,求职时,普通企业对求职人员的海外经历并没有太高需求。但在职业后期,上升到一定岗位后,会开始对学历和海外经历进行要求。“我们总监、总经理级别,无一不是有海外经历的。”这让他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海外经历不在求职的前期发挥作用,而是职业的后期。”卢俊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也做了详细分析。“分析清楚后,就不会觉得自己现在很亏,因为看的是长远发展。”
加码:积累优势,拒绝眼高手低
进入研究生课程的最后一个学年,杨笛(化名)已经在准备找自己的第六份长期实习了。
在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下,2012年,杨笛高中毕业后就前往法国就读本科,现在是在欧洲留学的第六年。在国外的时间越长,她对未来一定要回国的想法就越是清晰。
留学的这几年,杨笛发现不仅留学生选择回国的比例在增加,身边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学习中文。“像我们专业需要选修一门外语,学校就只提供两门外语,一门是西班牙语,一门就是中文。”而杨笛身边大多数法国“小伙伴”或其他国家同学,都选择了中文作为选修外语。还有一些欧洲同学和她表达了未来想去亚洲工作的想法。
“国内发展好,工作机会多。”已经成为不少海外留学生们的共识。
但对目前国内海归的求职情况,杨笛心里也很明白。“现在留学生那么多,含金量肯定不如从前。而且专业不是工科就是商科,很雷同,说实话,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一个留过学的人来工作,相比而言,国内毕业的学生可能更接地气,也更适合。”
此外,杨笛也意识到,自己本科阶段就出国留学,在国内找工作几乎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如果我一毕业就立刻回去,是真的没什么求职优势。”
基于这些考量,杨笛决定明年8月毕业后,先在欧洲工作三年左右,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回国找工作。这也是很多留学生为回国求职“加码”的方式之一。
《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外工作经验分布情况方面,海归群体中有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其中,具有“1-3年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占比23%,与2017年相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而拥有“3-6”年较长海外工作经验者占比11%,较2017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但这个“路径”,不配合十分的努力,也并不一定能成功。为了明年可以顺利在国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杨笛从本科阶段就开始不停的找各种实习。
2016年8月本科毕业后,她也没有马上开始研究生学业,而是选择了“间隔年”,推迟一年入学,而这一年则在上海一家法国企业进行全职实习。此前她已经在该企业的法国本部实习了半年多。
如今还有1年就要毕业,杨笛已经在法国、荷兰、德国、上海积累了5份实习经历,其中有两份都是长达半年的“大实习”。但接受采访时,她又在继续筹备自己毕业前的第六份实习。
在杨笛为自己不停“加码”的同时,远在南半球悉尼大学的黄子澜,正在为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而通宵熬夜。他希望通过一份优秀的毕业论文,引起导师对他的注意,愿意收他做“徒弟”,从而可以继续留在悉尼大学攻读博士。
和其他留学生不太一样的是,黄子澜在留学前已经在国内工作了一年,任职于一家知名电视台。出国留学,是他想为职业加码。
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集聚澳洲,海归的“含金量”早已无人谈起。“如果要说有优势,只能是语言上的优势了。”据他了解,和他同专业的留学生,回国后大部分都前往国企工作,或者考公务员。
随着环境的变化,他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在留学后慢慢发生了转变。“以前想回到传媒行业,但接触到一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后,我发现自己或许更喜欢相对偏向于学术的工作。”现在,能进入高校国际关系研究院,是他最心仪的归宿。但高校研究院对学历的要求,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门槛。
据留学机构启德教育《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高学历已经成为了海归的基本标签,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达到78.3%。而仅仅是硕士学历,已经不太满足于一些高校或企业的要求。
因此,写一份优秀的论文,获取读博机会,以及拿到可以支撑自己读博的奖学金,是黄子澜当前最大的“功利心”。如果不能申请成功,他的计划也和杨笛差不多,先在澳大利亚找到一份工作,积累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后,再带着“加分”的简历回国发展。
留学期间,黄子澜也时常会关注国内媒体对海归就业报告、海归求职现状的报道,落差、迷茫是文章里常常提及的词汇。在他看来,这些都和心里预期都很大关系,“有的人抱着出国就一定光环加身的想法,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才会出现落差和眼高手低。”
支招:扬长避短,正确评估自身实力
在等待面试结果的过程中,张含开始分析自己这次秋招不太如意的原因。
以往张含会以因实习经历丰富而充满信心,但经历过秋招后,她才发现,由于在本科期间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自己的5份实习脉络并不太清晰。“有媒体、公关、营销,没有专门往一个方向去做,可能给人感觉杂而不精,匹配度不高。”
“匹配度”是在招聘中常常被提及的词汇,一地产公司的HR邵策告诉澎湃新闻,增加实习经历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共识,“比较少出现毫无实习经历的简历”。因此,实习经历的含金量和匹配度,成为了HR们在招聘时的重要考量指标。“对于实习经历只有一个月的,我们是排除掉的,一看就是为了应付找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实习经历丰富,却和求职岗位并不太匹配,这在邵策看来,属于“没想好自己想要做什么”。
与此相对应,在大企业实习、与应聘的工作匹配度高、实习时间大于3个月的实习经历,属于“优质经历”,“即使只有一份实习,但含金量高就行。”
准备时间太晚,也让张含比较后悔。虽然她8月底就回国了,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秋招的竞争激烈,“没有用心准备”,在国内“玩了一阵子”才开始投入秋招之中。而在这时,一些准备得比较早的同学,已经拿到了满意的offer。
还有部分海归,因为不了解国内的招聘时间,而错过了最佳招聘机会。AO史密斯海外招聘负责人赵毅告诉澎湃新闻,相比于国内毕业生,海归往往比较缺少求职信息源,“像国内不仅有宣讲会,还可以找导师推荐,师兄师姐内推等。而留学生只能靠自己搜集招聘信息,有的出国比较早,或者忙于毕业论文,还会错过秋招或春招。”
作为海外招聘的负责人,赵毅在招聘时,首先看重的是海归的独立和创新能力。在他看来,留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突然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下,能够快速适应,并且独立生存,是一种很珍贵的能力。“企业希望求职者能够快速适应陌生环境,并且把自己的工作做得优秀。”
但对于出国后并没有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和圈子,而选择和中国留学生“抱团”,继续生活在舒适圈的海归,赵毅表示“不是我们想要的”。
和不少招聘人员的看法类似,赵毅觉得“不接地气”也是海归最大的问题。“海归从国外回来后,会觉得自己带着留学光环,再加上海归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渥,在态度上就会不太一样。”在文化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国内的学生如果做错了什么事,老师会直接指出来“你是错的”,而在国外,即使你是错的,老师也会在错的里面挑出对的内容,鼓励学生。”赵毅表示,这些差异,会导致一些海归在职场上“不屑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些评价,杨笛也有所耳闻。“现在确实有些海归还会觉得自己回国后很厉害,不太看得起国内学生,但实际在工作上可能还不如国内学生。”杨笛说,自己也曾经听说过海归“难管教”的说法。
针对这些优缺点,赵毅给留学生们的建议是“扬长避短”。“海归需要明白的是,企业要招的是合适的人,而不单单是看高学历。”独立能力、海外眼界、英语水平等都是海归们的优势。而对于劣势,赵毅建议“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高”,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实力和当前的求职大环境,对自己进行正确地评估。
新闻推荐
制图杨加丽据央视财经近期,二孩概念板块相关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了第三季报和年报预告,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公司业绩增长明显。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