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日趋成熟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19日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研究项目的重要进展。根据调研结果,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在股权、债权、外汇与跨境人民币、碳金融四个领域的融合状况日渐成熟。
在股权市场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内地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进行连接、转换的关键区域和平台。与此同时,股权市场的发展和融合在推动科技创新形成产业,以及进一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其中,香港交易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湾区实体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本活力。港交所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底以来,在港上市的大湾区广东九市企业在港交所的市值占比由7%升至2018年9月15日的15%,在全部中资股中的市值占比由11%升至2018年9月15日的24%。
在债权市场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通过灵活使用点心债、中资美元债、熊猫债等产品,已经有效地提高了自身融资效率,并推动了跨境债权市场快速发展。
报告认为,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和境外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的增长,大湾区跨境债权市场将迎来进一步发展和开放的机遇,围绕实体经济的债权产品创新可释放巨大潜力。
在外汇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层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流通机制已覆盖居民与企业基本金融需求,香港作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投融资的重要门户地位也颇为稳定,同时澳门正在打造“葡语系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可将大湾区作为整体,并充分利用珠三角与港澳各自优势,创新更多与人民币在全球配置相适应的市场工具、管理手段与政策便利,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这既是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能为中国金融对外开放提供‘试验田’与‘安全垫’。”巴曙松说。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的调研结果表明,自2011年内地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大湾区碳金融交易的活跃度和碳金融的创新度持续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粤港澳三地的碳金融合作很紧密,具备良好基础。
由此,在当前世界倡导发展绿色经济、碳金融区域合作逐步成熟、内地碳金融衍生品需求增多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碳金融市场融合也面临进一步深化的机遇。
巴曙松建议,下一步应考虑将香港纳入全国碳金融体系,以香港为纽带推动中国与国际碳交易市场对接,推动广东碳金融交易深化对外开放,促进碳金融市场互通互联;同时利用香港先进衍生品服务经验,开发更多碳金融衍生品。从市场广度和产品类型两个方面,打造绿色金融新业态。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日发布的数据,第三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579.85亿笔,金额925.46万亿元,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