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煤价高位波动 五大发电集团火电板块今年亏损将达140亿元

中国能源报 2018-11-19 17:15 大字

“2018中国电煤高端论坛”会议现场

11月13日,北京,“2018中国电煤高端论坛”的会议厅里,坐满了电煤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场内气氛有些沉闷。

2016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电煤供应形势从宽松转为偏紧,部分地区煤价大幅度上涨,导致煤电企业经营形势严峻。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煤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

菜贵伤民。上一轮煤价上涨周期出现在2008—2011年,期间五大发电集团火电板块连亏四年,累计亏损额高达921亿元。据了解,煤价高位游走两年半来,煤电行业当前亏损面已接近一半,其中,五大发电集团2017年火电板块亏损132亿元,预计2018年全年火电板块亏损额将在140亿元左右,亏损面将超过50%。

产能释放不足、煤炭需求旺盛

据国家发改委运行局煤炭处副处长刘洪波介绍,今年1—9月,煤炭产量、煤炭运输量、电煤需求量均同比增长。其中,全国煤炭产量25.9亿吨,同比增加了1.26亿吨;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电煤消耗同比增加了1.3亿吨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今年电煤消耗同比增长可能会超过2亿吨,这是十年以来少有的高增长。”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产业协调部主任解春生也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煤炭生产许可证等证照齐全的煤矿有3816处,总产能34.9亿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55亿吨,增长3.8%。但有观点认为,从整体来看,煤炭优质产能增幅还不够,电煤供应安全虽有保障,但也呈现出紧张态势。“1—9月,全国原煤产量增速仅为5.1%,较电煤消费量增速落后2.7个百分点,释放产能的增速始终不及预期。” 大唐集团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况世远说,“与此同时,全年煤矿环保督查开始常态化,对煤矿坑口产能增长影响较大,导致煤源地煤价高企。”

今年年初,国家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年煤炭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多个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出现负增长,部分传统煤炭调出省变为调入省,煤炭生产继续向晋陕蒙地区集中。根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晋陕蒙三省区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8.6%,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一方面,这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正在不断深化。但另一方面,随着电煤产能快速向晋陕蒙以及大型煤炭企业集中,大型煤企的产能控制权和定价、议价能力也得到大幅增强。”况世远说。

煤价维持高位、“长协”落实不佳

中电联稍早前发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电煤价格高位波动,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5500大卡综合价前三季度波动区间为571—635元/吨。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中规定的绿色区间上限为570元/吨,这意味着今年动力煤市场价全程高于绿色区间,明显抬高了煤电企业采购成本。

况世远指出,今年1—8月,全国市场采购电煤到厂价格524.47元/吨,同比增长41.47元/吨;广东、福建等区域的电煤综合到厂价同比增幅较大,分别为79.27元/吨和51.6元/吨。“港口部分电煤价格全年总体严重偏离预测价格体系,长期在红色区间高位运行。”

《报告》称,总体来看,今年电煤采购成本在上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继续上扬。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国发电行业因电煤价格上涨导致电煤采购成本同比提高近400亿元。受此影响,1—8月,火电行业资产利润率仅为1.1%,全国火电亏损面为47.3%。

作为稳定电煤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的“压舱石”,电煤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履约情况成为国家发改委监管的重点。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签订和严格履行煤炭中长期合同的通知》要求,签订的年度中长期合同数量占供应量和采购量的比例达到75%以上,合同的履约率不低于90%。

“但目前来看,中长期合同的数量正呈现缩紧的趋势。”况世远直言,“目前煤电双方虽然就中长期合同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但实际签订的合同量无法达到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与实际需求量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中电投先融期货日前开展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型煤企通过垄断从市场采购现货,并将年度长协煤、月度长协煤及现货捆绑销售给电力企业,目前,各发电集团正联合寻求国家发改委对2019年中长期合同签订进行协调,解除大型煤企的捆绑销售。

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叶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长期合同履约率低,受到资源开采难度、铁路运力、用户需求变化等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市场煤随供需关系波动,中长协价格已经远低于市场煤价,造成煤炭企业履约意愿不高。”

进口煤数量大、定价话语权小

据介绍,进口煤对国内煤价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今年以来,电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仅在4月中旬与8月初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今年年初,进口煤政策有所放松,叠加用煤需求回落等因素,国内煤价迅速降温;4月,国家对进口煤政策进行限制后,煤价又重回上涨通道。

“今年国家从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要求考虑,逐渐加强了进口煤炭的控制政策,调控的方式从时段性调控调整为全年总量的控制,要求全年进口煤数量不超过去年同期。”况世远称,“此外,随着进口煤分配指标向直接进口的电厂倾斜,分配规则更加明确具体,预计进口煤平抑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的作用会有所减弱。”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煤炭进口2.29亿吨,同比增长11.8%。“不单单在国内,国际煤炭市场的集中度也在提升,产煤地向印尼、澳洲、俄罗斯、南非等地集中。”华能燃料公司总经理赵东明介绍称,“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受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前供需、经济形势等有规律的市场信息已经不足以作为研判市场的根据。”

我国是进口煤大国,2017年进口煤量占全球海运煤量的20.4%。“虽然我国进口煤总量很大,但缺乏定价的话语权。”赵东明表示,在煤矿普遍向买家询价的环境下,我国进口煤价受制于人。

“首先在于我们还没有自己主导的定价指数,需要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交易品种逐渐丰富的指数,然后推广普及使用,从原来的固定价格逐步过渡到指数定价。”赵东明表示。

“目前进口煤定价依据有指数定价、长协、议价等。指数定价包括API、Newcastle、ICI,均为国外指数。”叶春表示,CECI指数体系新成员——CECI进口指数的发布将填补这一空白,进口煤主要用户由此多了一个指数定价的选择依据。但据记者了解,这一指数目前正在试运行,尚未正式发布。

(原标题 7年后,煤电企业再现大面积亏损!)

新闻推荐

新三板挂牌公司成交金额超700亿元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吉宁郭宇靖)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披露数据,自1月15日新三板实施交易制度、市场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