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成都成华区:构筑老工业中心城区的人才磁场

四川日报 2018-11-08 07:02 大字

成都市成华区积极招才引智。

最新统计显示:在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推动下,成都人才活力指数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已跻身海归创业最爱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全市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位。

作为地处成都发展跨越前沿的中心城区,成华区招才引智成效让人印象深刻,正构筑起一个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人才磁场。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截至目前,成华区已聚集两院院士1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2人,“万人计划”专家13人、长江学者3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2人、国家杰出青年专家1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蓉漂计划”专家118人,落户“蓉漂”青年2万余人。

“成华是传统老工业中心城区,近年来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弥补基础配套设施欠账、加快产业提档升级的攻坚期,对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和紧要。”成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构建强大的人才磁场,为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成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华在做强做大人才平台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发挥作为传统老工业中心城区坚实的人才资源本底,一方面通过外引内培加速引进和孵化高端优质人才,紧扣全面改革创新和“文旅成华”建设等中心工作,全面构建人才导引体系、人才扶持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为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安宁(图片由成华区委组织部提供)

构筑人才优质平台 栽好招引凤凰的“梧桐树”

熊效李是“成华英才计划”的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入选成华区领军人才项目,他获得了500万元的项目资助。

用熊效李自己的话说,他创办皓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短短4年内,成华区给了他太多的支持。“从最初连办公场地都没有,到2018年公司估值6个亿,还在北京成立子公司,同时走出去,在美国成立子公司,‘独角兽企业’潜质已初现端倪。”

引得凤凰来,先有“梧桐树”。从制度建设入手,成华人才工作,首先从顶层设计上打造区域竞争比较优势。

据了解,成华区先后制定《成华区人才发展规划》《引才聚智工程五年行动方案》《素能提升工程五年行动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出台“成华英才计划”若干政策及系列配套文件,涉及新经济、金融、文创及教育、卫生、社工等专项人才扶持措施。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领军、领创、领智、紧缺人才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奖励或补贴,真金白银礼敬人才、发展人才、成就人才。

推出“蓉城人才绿卡”成华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人才服务资源,搭建“实体卡+APP客户端”服务体系,实现包括政务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等市级四大类24项服务项目和成华区文旅咖啡、医疗保健等7项特色增值服务项目,全部网上预约和办理办结。建立青年人才驿站,“蓉漂”青年入驻率居成都22个区(市)县首位。

人才活动同样也丰富多彩。近年来,成华区围绕项目合作、人才引聘、投融资等举办“高校博士团成华行”“蓉漂薪火·燃情东郊”“创业成华·圆梦青春”大赛、“成华·创智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大赛、“周周菁蓉汇”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10月27日举办的“蓉漂”人才荟——走进深圳专场活动场面火爆,开通“成都—深圳”人才直通车,30余家参会企事业单位提供近1000个优质岗位,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收到简历200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00余人。

如何加强与人才的对接和服务?成华设置人才专员,实现服务专业化。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区人才交流中心、街道部门、重点创新空间,在人才聚集点位建立新型人才工作站,组建专业人才服务队伍,构建起“区级部门+街道(产业园区)+重点楼宇(企业)”三级服务体系,免费为各类高端人才提供就业创业、生产生活、政策信息等专业咨询和代办服务。

以存量激活增量 充分发挥“两校五院三司一行”人才优势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杨霞牵头创办了链安科技,专注于区块链领域的安全维护,目前入驻成华区的链安科技,已与比原链、布比区块链、云象区块链等30多家区块链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长为国内乃至国际区块链安全维护领域的引领性企业。

“在公司成长过程中,成华区不仅给我们提供资金扶持、场地租金补贴等,还积极为我们提供各种政策和平台上的支持。”杨霞说。

与杨霞类似,作为成都航天科工通信技术研究院重点引进的省外高技术领军人才,张萌早已在航天雷达芯片设计领域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这位来自江苏南京的“蓉漂”,着力为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中的雷达设计“成都芯”注入澎湃动力。

存量,也能变增量——作为成都传统老工业中心城区,成华区具备推动跨越发展的深厚底蕴:拥有电子科大、成都理工大学、电子十一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等优质科技和人才资源。

深化多元合作,释放创新活力。充分发挥驻区“两校五院三司一行”人才优势,通过深化与区内央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优质存量激发多重增量,推动全域全员创新创业,促进重点产业加速转型跨越。

成华区坚持人才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着力搭建校院企地合作桥梁,推动龙潭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东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本土企业、上市公司积极转化先进技术。

“人才+项目+资金”等多元资源配置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前来创新创业。目前,已设立20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引进沛坤菁蓉创投基金、君华私募基金汇、新风天域大健康基金以及航天高新技术产业、朗泰圣华创业、万成电科创新创业等投资基金,优质项目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获取更加便捷。

此外,成华还引入全国首个“服贷投”联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服(CFO+COO服务)贷(纯信用贷款)投(天使投资)”联动模式,对没有任何抵押物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平台债权产品可实现五天极速放款,提供额度10万—200万元的信贷服务。

外引与内育兼顾 形成推动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

从“北漂”到“蓉漂”,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华灿工场总经理李伟国对成华区印象深刻。

位于崔家店路的两岸青年“双创”平台,不仅是众创孵化空间,也是青年创客的家园。李伟国的团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2个人,其中一半是来自台湾的青年。“去年11月,华灿工场成都项目落地,我从北京中关村来到成华区。希望年底时入驻率达到80%以上。在这里发展好了,就可以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全国。”

极具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和发展空间,为更多像李伟国一样的优质人才落户成华区提供了大好机遇。

据了解,成华区出台了《创新空间引进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已引进中关村等26家优质孵化平台企业,建成38万平方米孵化空间,吸引613家创新企业、2000余名科技创新人才入驻。设立引才伯乐奖和优质项目孵化奖,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创新孵化空间积极引才荐才育才,推动“引才聚智提能工程”再上新台阶。

成华区还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相结合,激发更大的人才效应。

聘请33名知名企业、机构代表担任招商引才大使,紧扣“文旅成华”区域品牌建设和六大产业功能区发展方向,围绕符合中优需求的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都市旅游业等招引人才。

截至目前,已引进航天科工集团任毅、锤子科技罗永浩、喜马拉雅FM陈小雨、今日头条吕莉等创业大咖和人才团队。

通过设立文化名人堂、推介本土文艺名家等方式,加快引进文艺文创领军人物及产业项目,完美世界文创产业园、繁星艺术村等重点文创项目纷纷落地成华区。2018年新引进文化创意人才200余人,设立兰卡布尺、郭汝愚等文化文艺名家工作室6家。

与此同时,成华区还注重发掘和培育本土优质人才。

“我们把发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坚持培养有重点、使用有梯队、选择有空间,持续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成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高素质、高学历、专业型、年轻化”标准,从2014年开始,成华区已连续4年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采取“笔试+面试+人才评估+专项考察”考核办法,选拔、储备优秀年轻干部238名,目前已重用提拔101名。2017年在全市率先启动“青苗培育”计划,择优遴选17名“85后”“90后”全日制硕博研究生重点跟踪培养。落实精细化培育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要求,先后选派选调生6名赴市级机关,14名到对标先进地区和招商、信访等岗位顶岗锻炼,已有22名被提拔为局级领导干部。

近年来,大力实施党政事业人才引育行动,面向省外党政机关、国内知名高校、国企选调3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区任职(挂职),面向社会引进培育教育、卫计、社工等社会事业领域干部人才1000余人,其中,教育名师129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74人、专业社工人才590人,成华区干部队伍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

新闻推荐

停牌“钉子户”出来走两步

A股史上最严停复牌制度出炉,强制复牌新规将倒逼“丑媳妇”见“公婆”11月6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