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双11"十年"大考"考出的奇迹

四川日报 2018-11-07 06:45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刘志杰

从光棍节到全民“剁手”的购物狂欢节,十岁的“双11”,将如期而至。

十年前,“双11”蹭的还是光棍节的热度。2009年,淘宝打出“没有男(女)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广告语,购物狂欢节的大幕至此拉开。一转眼,“双11”已经持续十年,早已从“一个人的节日”,成为全民狂欢。

可以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物流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与电商一起成熟起来的消费者,都为这个奇迹作了贡献。年年的“双11”大考,倒逼零售、互联网、物流等产业革新。如今,智能化的全链条物流,已让普遍的爆仓成为历史;更有钱更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也促使商家从简单粗暴的价格战转向更看重品质的营销战。没错,你曾经想“剁”的手,其实正助推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变革。毕竟,有买才有卖,从2009年的5200万,到2017年1682亿元,仅看阿里一家暴增的交易额,就能说明中国与日俱增的购买力。从模仿国外的“黑色星期五”促销日,到将自己的“双11”推向国际,“双11”向世界展示了国内消费经济增长与转型的一个侧面。

踩准转型趋势,才能顺势而行。十年前,网购还是一个有些新潮的购物方式,但因为恰逢互联网技术变革、公民购买愿望增强的节点,赶在人们对价格还十分敏感的年代,一个“全场五折”的口号,足以引发轰动。五年前,又一轮趋势变化,品牌的价值脱颖而出,数据显示,近年来传统名牌在“双11”往往销量更靠前。今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更大追求,消费不仅要买得实惠,更要买得好、买得方便、买得舒心。质量、服务和体验等“消费附加值”,让看得见摸得着的线下全链条“新零售”,成为商家必争之地;而农村经济条件的日益改善和互联网的普及,也让“村淘”“电商扶贫”成为大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年度“大考”,“双11”起到的是带动作用。立足不败之地,功夫还在平时,成效也在平时。比如崛起于电商时代的三只松鼠,就坦言自己在“双11”的销量虽稳坐第一,但却并不挣钱,只因为流量多、质量好积累了口碑,才带动日常销售。这其实正是促销的良性循环:以点带面,用旗舰产品、活动带动其他产品,最终推动品牌乃至品牌链的崛起。想要以点带面,就必须时时刻刻把好品质、做好服务,哪怕个别产品一时不盈利,也不能以次充好,自毁口碑。拒绝一锤子买卖、完善服务和质量,用一次高品质的让利换来持续的流量,才是商家玩转“双11”的正解。

当然,“双11”十年间,考的不仅是电商,还有消费者和监管者。今年刚进入11月,北京、武汉等多地工商部门就发出网购消费提示,贴心提醒消费者要谨防假低价、假宣传、假货。可以说,正是技术、监管多方位的未雨绸缪,才让狂欢节有章可循,共同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时刻赶考的态度,奔向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些元素足以塑造一个更可期的未来!

新闻推荐

交行打造轻型智能对公服务新模式

□记者李铁报道本报深圳电11月2日,交通银行在深圳成功举办蕴通财富交易银行峰会暨“蕴通e动金融服务平台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