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稳预期,用纾困实招提振企业信心 —六论落实“六稳”政策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

安徽日报 2018-10-29 10:18 大字

[摘要]—六论落实“六稳”政策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

胡旭

信心比黄金重要。近期,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在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上频吹政策暖风,在化解股权质押风险、支持民营企业进行债券融资等方面不断有创新性的举措出台,并在最快的时间内落实到部分企业。这一系列的真招实措,有利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树立良好预期,共克时艰、勠力转型,秉承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以贯之的苦干实干精神,闯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稳预期,要义在于稳当下。提振信心,关键在于纾困减压。企业固然需要靠不断练好内功,执着于壮大自己的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应对市场风险。但必须看到,如果企业再努力也难以摆脱 “无力感”,就会动摇企业的良好预期。融资难、融资贵不断加剧,使得一些主业较为突出、产品具有前景的中小微企业始终处于资金链紧绷的压力之下,一些企业因为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不得不收缩战线,还有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贷款利息。必须针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建立更加长效化、系统化和创新性的融资制度安排,才能在金融资源配置上祛除沉疴、化淤治堵,真正增强企业获得感,强化正面预期。

产能出清、供应收缩导致上下游产业的 “苦乐不均”,使得广泛分布于下游制造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近期承受着成本上升的压力,再加上人力成本上升的刚性化趋势,也是当前市场主体预期偏于消极的重要成因,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设身处地、尽最大努力出台更多降本减负举措。同时,企业经营者是“容易焦虑”的群体,宏观环境错综复杂以及社保费征管改革等造成的不明朗和不确定性是普遍的焦虑感所在。对这种普遍的负面情绪,不仅不能反应迟缓甚至视而不见,相反更需要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第一时间回应企业利益关切,主动引导企业预期。

稳预期,根本上要靠促改革。改革攻坚的决心,改革举措的指向,落实改革的行动,都是引领市场主体预期的“风向标”。

改革的重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始终坚持倾听市场主体心声,把准基层一线的期盼和诉求,多出利企便民实招,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持续不断的“暖意”,自然就会引导企业形成正面预期。省委省政府前不久下决心把安徽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全国最短,就是有力的宣示。始终按照最高标准来推出抓改革、促落实的力举,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稳预期,更体现在主动服务企业、热忱为企业排忧解难的点点滴滴之中。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既充满活力,同时也是相对脆弱的市场主体。一些看上去的“小问题”,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过不去的坎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四送一服”,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多为各类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划片包干、一企一策地为困难企业纾困解忧,是当前稳企业、稳预期最有效的路子,更是各级政府服务发展的使命担当所在。

新闻推荐

纯国产地下施工利器双轮铣研制成功

新华社武汉10月27日电(记者王贤)记者从总部设在武汉的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获悉,首台纯国产的地下施工装备双轮铣,在南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