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资本如何更好助力科技创新
10月26日,以“新经济 新智造“为主题的2018科创领袖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由澎湃新闻主办,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漕河泾开发区联合主办,中欧创业营,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等机构支持。
在论坛上,澎湃新闻宏观经济部记者张唯作为对话主持,与触宝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佳梁,汇医慧影高级合伙人、投融资部总经理王捷,东方汇富执行董事王聪,平安医保科技首席技术执行官杨伟栋共同进行了以:资本如何更好助力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原文如下:
张唯:很高兴认识各位,我是张唯,今天主题是:资本如何更好助力科技创新?近年融资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也在思考,作为企业方项目应该如何更好吸引投资,作为投资人如何去寻找靠谱项目?我们知道触宝一直在海外市场开拓,取得不错成果,先请触宝联合创始人,跟我们讲讲触宝吸引投资的故事。
王佳梁:对于触宝而言,其实吸引投资一直不是我们强项。我们当年刚刚成立创业的时候,几个合伙人都是搞技术的,我自己本身也是理工男。那个时候投资是什么?我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我记得印象特别深刻是当年最早的时候,我跟我的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跑到有一家资本,跟VC谈了半天我们商业计划。结果那家VC问我,你们想融多少钱?我们还没有准备过这个问题,所以对视了一下,非常忐忑说一百万,当时VC说一百万美金吗?我说一百万人民币,所以当时VC很尴尬。最后在会议上面,直接给了一百万人民币,估计还不给我们支付律师费。在创业初期,我们闹了这样的笑话。
我们第一次融资,在创业第二年,我们参加了创业大赛,拿到冠军。在大赛之后叫高通的会议上,我们碰到了我们的第一轮投资人,都是几个评委,包括启明创投、高通。相比之下对于创业而言,其实更多核心还是把业务做好,这样资本自然而然就会有跟你谈,到底应该怎么样投资。
张唯:谢谢王先生。王捷先生是汇医慧影,请王先生也谈谈这个。
王捷: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我是汇医慧影王捷,汇医慧影是早先投医疗AI的公司。公司2015年成立,最早是从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衍生出来,因为公司创始人,跟我们首席科学家邢磊老师都是研发中心的。公司融资到目前为止,非常顺利,天使轮、A轮、B轮得到对应阶段的投资人支持,包括天使基金,也是带着产业扶持,实际上也是产业园资本。当时正好想做这一块。包括后面A、B轮,也逐渐开始一步一步逐渐走过来。融资对于创始人来讲,就是天天花时间接洽投资人。像刚才讲的,参赛也是一个机缘巧合。融资还是要把自己本身业务做好,我们做的融资,上面提到了,在医疗资料不均衡的当下,现在推分级诊疗概念。实际上这是因为目前在医疗领域,跟刚才商汤科技讲的一样,图像识别在医疗图像、影像识别的准确率跟效率上,现在到了一个临界点,它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一些一般医生他的水平,对于一些比较精深医生,可以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对医生、医院、患者可以提供价值,所以融资最终还是回到商业本质,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自然融资是一个比较顺理成章的事情。
张唯:刚才两位不谋而合,都讲要把技术产品做好,自然而然吸引投资。请王总,作为投资方怎么样识别靠谱的项目。
王聪:我是东方汇富王聪,我们创始人有十多年老牌机构的经验,现在基金大部分是我们跟各地政府、产业的基金,我们对于我们怎么识别项目,这个是很大的话题,但是简单讲几点。
第一,首先我的团队构成非常好,我的团队以产业为主,包括里面有哈佛、帝国理工毕业,也有券商过来。有实体,包括我本人是实业过来。我们在判断项目时候,基本上看项目本质,它的营收、商业模式,团队。在这块尤其这两年独角兽,包括今天来了一些独角兽,其实我们从内心来讲希望有一些独角兽,但是不希望有伪的独角兽,对东方汇富来讲我们更偏重于项目本身的质地可靠,主要是这样。
张唯:谢谢王先生,平安医保科技的首席技术执行官,杨伟栋先生可不可以聊一聊平安医保科技怎么吸引投资?
杨伟栋:跟前面三位王总讲的可能有点不一样,平安医保科技一开始直接跟软银合作,第一轮融资是11亿美金,现在估值是88亿美金。为什么可以达到这样的体量,因为平安本身有一个巨大的保险运营基因。我们结合平安科技的能力,在平安打造互联网生态的新平台战略上,不断的扩张,基本上现在已经有200多个城市,将近覆盖八亿人口医保智能审核业务,所以体量是从一开始就成型的,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张唯:其实今天主题是跟创新有关,所以特别想请各位聊一聊科技创新领域具体故事,争取用三分钟左右时间,先请平安医保科技,可不可以请杨先生介绍一下,你们在医疗科技创新上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和进展?
杨伟栋:我们的“卫健云”历时一年多打造时间,现在连接重庆226家医院,每个医院将近1077个值段,一起传输到“卫健云”,用准实时方式传输。“卫健云”本身帮重庆政府打造三医联动平台,一开始是从医改检测开始,我们发现医疗信息孤岛化和医疗信息碎片化情况特别严重,所以为了打造好这个生态,我们从一开始把医院信息标准,以及联络医院信息的更新方法,都做了一次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平安“平安云”技术能力,以及我们数据处理能力,用比较快的时间打造了这样一套系统。这个也算是在中国医疗健康卫生领域区域化、大规模改造中的创新。这个检测平台数据,现在还是国内可以说是唯一的。
张唯:具体来讲它可以为医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杨伟栋:一方面可以让医院管理方实时看到自己医院现在的医疗信息,比如说医生的绩效,以及处方信息,以及诊疗过程,包括患者信息。另一方面又可以让政府,政府包括卫计委,也包括医保相关监督监察部门,实时看到医院信息情况变化,这个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内是数据更新最快,最新,也是最真实的系统。
张唯:好的谢谢,其实之前澎湃新闻专访麻省理工的计算机科学家,他觉得未来人工智能将以一个顾问角色出现在医疗领域当中,在个性化医疗中产生最好的效果是由AI提供建议,由医生最终做决定。我们想知道汇医慧影在医学影像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请王总介绍一下汇医慧影在科技创新和AI医疗领域的具体情况。
王捷:汇医慧影这几年做了几件事情,第一医疗碎片化非常严重,做产品过程中发现跟别的行业大数据相比,其实医疗行业数据非常小,叫小数据。比如对于某一个产品研发来说,所需要病例数据,全国只有在条件比较好的医院有,相对病例数有限,一般是在十万,或者更低,这个跟其他所谓大数据行业,有比较大差异的地方。所以这块我们做的是多维度建模的方法,实际上不止是从影像,包括诊断等等,多维度做我们产品。
另外,因为现在行业都可以做的事情,是做辅助筛查。简单说咱们拍一张胸片,或者肺部片子,上面说那个地方有可疑病灶,这个事情一般医生花点时间可以判断出来,这个是影像工具,我们都是可以判断。但是这个不够,我们其实在做的进一步的事情,希望能够做到辅助诊断。你刚才提到的诊疗过程,责任主体还是医生。我们这是从大类上来说,我们的医疗产品还是医疗器械,辅助医生做决策。这个里面等到有2.0的产品,才会真正从数据学习出发,对于个例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比如诊断方案,包括愈后预测,都会有这方面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一些落地产品,包括跟301医院合作发布的产品。
张唯:触宝很早布局了移动互联网市场,所以想请王先生讲讲触宝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故事。
王佳梁:触宝,我们一直是比较鼓励技术驱动,我们在专利领域申请了170多项国际专利和授权,之前拿过中国第一场涉及到软件产品的337调查案,一直在知识产权这块投入比较大的精力。
我们目前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还是在人工智能这块,因为我们有一款APP是输入法产品,这个里面包含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支持一百多种语言。在这个过程当中,它解决的就是人机交互问题。像AI解决机器理解世界的问题,让机器理解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然语言处理,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我们让输入法能够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上一百多种语音。因为其实我们工程师不可能懂得那么多语言,在印度我们发现至少20几种方言,从这个角度来讲AI这块投入非常大。我们在硅谷建立了AI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前不久在巴塞罗那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助理,他可以通过用户的上下文,智能给用户推荐。比如今天周五,今天跟朋友聊去哪儿吃饭,想吃火锅,他可能推荐某个附近的评分很高的火锅餐厅,像这类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实都是我们现在投入非常大精力去研发的。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技术创新,所以目前我们在全球,所有产品已经有超过1.8万亿活跃用户。前不久在我们纽约上市,这块都跟我们技术创新离不开。
张唯:刚才两位王老师聊到人工智能这个话题,这一年人工智能非常火,有很多公司说自己在做人工智能,但是有一部分项目严格来看算不上真正的AI,我们想请汇医慧影的王先生讲讲怎么看人工智能在工业界目前泛化的现象。
王捷:目前有这个趋势,各个行业都在谈人工智能趋势,有点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的时候,所有行业都要拥抱它。从具体应用来讲,商汤、云从提到图像识别应用,像安防、甚至娱乐,美颜、手机开锁等等都有应用。现在出现一些基于工业流程,商业流程,类似于像零售也有一些,大家开始讨论怎么样可以跟人工智能结合,去优化这个事。我们觉得过热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个行业从它的技术发展曲线来讲,现在产品还在落地过程中,是不可避免。但是可能会带来的问题,行业可能突然一下子怎么讲呢,不达预期,会出现类似于像前几年新能源汽车特别热的时候,补贴特别高的时候,出现一些骗补。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企业,还是需要心怀敬畏之心,耳听窗外喧嚣,低头认真做事。真正可以跑出来的公司,一定是踏踏实实打磨产品,稳步技术,实现商业价值,这个是我们的看法。
张唯:谢谢,东方汇富王董您对工业界目前人工智能热炒现象怎么看?
王聪:人工智能这个词这两年突然火起来,这个比较新,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这个定义比较模糊,对我们机构来讲,我们可以随意理解。当然有很多企业,其实存在不同策略点,我们看到它今年做这个,明年做那个,跟着热点走,对我们来讲它的逻辑很简单,无论在芯片,半导体,智能制造,还是现在做的医疗,各方面的语音AI等等,将会从几个点来看。
看它有没有核心技术壁垒,有没有核心掌握数据来源,它的创始团队有没有很深的行业积累,跟理解。所以从几个维度去判断的,很容易得到结论,这个项目靠谱不靠谱,这个是我们简单粗暴有效的逻辑。
张唯:谢谢,杨先生我想请问平安医保科技,在人工智能有没有布局,或者你怎么看待目前AI热炒。
杨伟栋:首先平安AI在行业中有很领先的一面,包括微表情,微动认知,现在大家拿平安APP,如果要贷款直接用微表情和微动去贷款,包括背景识别等等。在图像与识别方面,平安已经做得非常领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这个应用,目前在我们做的医保应用中是普遍存在的,在各个业务节点都有。刚才说的图像识别,在我们勘察、稽核地方用得很多。对于过程判断核保核赔,对于医保的结算支付,对真假案件的智能判别,平安的自动化率,目前也是全国最高的,可能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在这一方面人工智能其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个人的观点,接刚才王先生的话,一个人工智能产品,当然要看技术有没有独特性,也要看它的数据来源,以及它的开发团队能力,更重要一个是看人工智能产品,到底有没有人用,如果没有人用,这个人工智能产品,它的智能程度再高,技术再先进,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死,而一个好的人工智能产品,每天大量的人在用人工智能产品。
张唯:谢谢杨先生,王佳梁先生您对这个话怎么看。
王佳梁:刚才杨总讲的最后一点非常认同,到底有多少人在用,这个是我们在做这个技术的时候比较自豪的一点。我们推出AI助理,每天的使用用户量级非常大,输入法有1.2亿日活跃用户,他们在使用我们输入法上面的工具。人工智能没有必要神化,很多人工智能不是人工智能,更多只是深度学习,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其实不是真正的我们想像当中的机器人,或者能够真正达到智能,智能化很高的程度,其实只是通过深度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大数据训练,让机器能够代替人类做一些判断,或者预测。比如在广告系统里面,应用深度学习技术,能够预测出来到底哪个广告,用户会更容易去点。其实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一种人工智能。包括内容推荐算法,现在的智能决策系统,其实这些都算是人工智能的一些分支。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是说可能有一些公司会过于神化这一点,可能之前大家会看到某些公司,在某些场合出一些笑话,或者洋相。因为他过于夸大了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效果,但是回过头我觉得整个这一波AI热潮,整体对于中国产业,其实是有帮助的。因为的确它可以对生产力,对我们效率又很大促进作用,它跟之前很多炒作的概念,比如O2O,或者VR概念,还是不太一样的。
张唯:好的,谢谢各位的分享,还是那个观点,我们知道科学大部分时候是小步前进,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我也希望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像word、excel一样。那么我们今天的圆桌论坛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专题】新经济·新智造|2018科创先锋企业评选暨2018科创领袖论坛
新闻推荐
10月27日中午,上海市政府与ABB集团就在上海建设机器人超级工厂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上海市经信委向澎湃新闻(www.th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