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当心保险自媒体“割韭菜”的套路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0-26 11:12 大字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保险类自媒体通过微信公号、朋友圈等卖保险,有的根本不具备经营资质,有的涉嫌违规营销,严重损害投保人利益。

诱导投保人隐瞒信息

周先生在某知名保险自媒体账号的关联平台,为自己及家人购买了四份保险,花费近万元。购买时,平台工作人员称“过往病史没有住院及手术就不用申报”,因此周先生没有申报过往病史。但在本人被查出直肠癌后,保险公司以隐瞒病史为由拒绝赔付。

有类似遭遇的投保人不在少数。记者调查发现,保险类自媒体目前乱象多多。

——自编虚假信息忽悠消费者。“琳琳”在朋友圈兜售名为“平安健康·抗癌卫士2018”的产品,声称“得了癌症还能继续买”。但记者在平安保险官网查询发现,该产品设有多达十九种患癌原因可导致保险公司拒赔。

——诱导投保人“说谎”。一些知名保险公众号为推销产品诱导投保人隐瞒健康信息。

——泄露投保人隐私。张某为王女士病故的父亲办理了理赔之后,将此作为服务案例进行宣传,擅自发布了王女士父亲的死亡证明等材料,王女士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涉嫌无证经营。据调查,蜗牛保险医院、DR蜗牛保等保险自媒体账号的注册主体是北京盈保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注册经营范围并未显示与保险业有任何关联。

“割韭菜”套路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认为,互联网技术与保险业的融合带来了保险新业态,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一些保险自媒体成为“割韭菜”牟暴利的“黑心”号。

据记者调查,一些保险自媒体引流到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每卖出一份保险,可以得首年保费的60%至80%作为佣金。如果是粉丝众多的大号,佣金比例甚至高达百分之百,即投保人首年全部保费都将被自媒体收入囊中。此后,同一保单佣金比例虽然会逐年降低,但只要投保人续保,自媒体将持续获得佣金收入。

多名保险自媒体经营者告诉记者,为了使收益常态化,一些大号形成了从“种韭菜”到“割韭菜”的套路。第一步是在公众号写保险产品测评文章。一边抹黑别家,一边自卖自夸。第二步是“圈韭菜”,即组建“保险免费学习群”,在群内频繁投放精心挑选的“洗脑文”并举办讲座。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保险研究所所长粟芳认为,粉丝只是他们收割的“韭菜”,并不会为消费者推荐真正合适的产品。

投保要重视资质核验

目前,对保险类自媒体账号的监管日趋严格。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正规官方平台购买保险,对于宣称包赔一切的“万能险”要格外留心。专家建议,咨询应当首先验证对方的资格资质,这些内容都可以在银保监会官网中的 “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中查到。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今日聚焦 首次专题询问“两高”工作 合力攻坚执行难 告别“重刑轻民” 惩治虚假诉讼 ——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现场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罗沙陈菲杨维汉10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