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东京奇迹”究竟靠什么?

全球化智库CCG 2018-10-19 09:49 大字

日本国土只有中国的1/25,人口密度却是中国的2.45倍,但是中国人现在所有的梦想,日本人几十年前就实现了:法制国家、廉洁政府;174个国家免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第一的良好治安;医疗健康世界第一;老人长寿世界第一;连续多年高中毕业生的就业率是100%;人均产值是中国的30多倍。有媒体称,日本475名议员的平均资产,折合人民币177万元。 首相安倍算是个有钱人,可资产也不过折合人民币510万。 177万,在北京够买50平米房子不?还有35个议员是零资产,穷得叮当响。自己都富不起来,还怎么带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最新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国民素质道德水平调查及排名,中国连续几十年排名世界第160位以后或者倒数第二,而日本国民素质连续30多年排名世界第一。 中国与日本国民之间的素质差距约为50-80年,其中中国小学教育与日本的差距是50年,中等教育差距70年,高等教育差距90年。

东京,人口1300万,GDP11000亿美元,“市领导”7人——市长1名,副市长1名;议长1名,副议长等“市领导”4名;

中国铁岭市,人口300万,GDP46亿美元,人口是东京的五分之一、纽约的六分之一, GDP是东京的0.1、纽约的0.18,“市领导”却有41名:市委书记1名,副书记4名,常委11名,市长1名、副市长9名、市长助理3名,人大主任1名,副主任7名,政协主席1名,副主席8名。就是这个市政府,还有20名处级副秘书长,平均每个市长配备了两个秘书长!

当然,中国的改革派们也在积极寻求突围。过去的24个月里,中国把美国曾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儿体验了一遍: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 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外加熔断制;6.最后又回到咱们熟悉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不过这次不带院子了。为什么这些行之有效的济世良方挪用到中国却全部失灵了呢?

我们以北京引以为懊(恼)的交通为例,我始终认为,在市政府门口把市委牌照的车拦下来,把人弄下来直接带走,大概不是有态度问题就是有能力问题。

北京公共交通出行率远远低于东京和香港等城市。

究其原因,首先,车站密度不够,远没有达到一个国际大都会应有的水平。

除了地铁站密度不够,地铁的运行时间也很短。东京和香港地铁停运的时间都在午夜1点左右,而北京地铁在晚间11点左右就先后停运了,这对于“加班狗”来说实在不够友好。

事实上,即使短时间内地铁基础设施难以完善,北京也可以在提升通勤体验上做更好。在北京地铁中难觅商业服务的身影,想买瓶水也要出站才能完成,在这点上,东京、上海更加以人为本,商业服务健全得多。

更要命的是,在我们国家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还必须面临的一个情况就是暴堵,早出门也架不住要命的堵车。

观之日本,东京的人口并不比北京少,而且东京的面积没有北京大,交通路况却比北京好很多,堵车的情况也很少发生。

坐标:北京▼

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人口:常住人口2170万;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机动车数量:561万。

坐标:东京▼

面积:2162平方公里,人口:常住人口为3700万;人口密度为6106人/平方公里,机动车数量:800万。

东京的面积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人口接近北京的两倍,而人口密度更是北京的五倍,机动车的数量则是北京的1.6倍

这是北京的交通。

这是东京的交通。

为什么东京不堵车?

这是国内四处可见的一个停车角落▼

而东京的自行车是这样停的▼

内部运行是这样的

停车场全景结构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普通的地下车库▼

这是东京的居民停车场,日本人比起凯迪拉克更爱类似比亚迪F3这样的三菱小车。▼

商业中心的停车场则长成这样,是不是像码头?▼

这是北京地铁图,是不是看起来四通八达的?▼

这是东京地铁,线路和密度至少是上面的两倍以上。▼

日本人开车如果要变道超车,不仅仅是打转向灯,在超车以后还会打双闪表示感谢,甚至是自行车超过了行人也会说一声:“抱歉”

震撼!看看日本人开车是怎么变道的,闪两次双灯代表无声感谢!

而天朝……

上世纪80、90年代的东京曾经也是一遇到上下班就堵到全城都是停车场。但是东京交通部门遵循着“梳字诀”不停地完善改变街道布局,不停地设计建造新型高效的停车设备,开车的市民也越来越文明理智。

所以今天东京不堵车被世界称作“东京奇迹”

当然啦,除了这些黑科技,不堵车的东京还用了不少其他方法,以下4招可以说非常有效了。

1、交通管理“疏”字当头

东京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大堵车时代。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正处于鼎盛时期,企业活动频繁,业务往来密集,街上的车辆自然也就拥堵不堪。当年工作日的白天,东京街头的车辆时速在10公里以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东京并没有尝试过诸如“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限上牌照”、“错峰上班”等说法,也没有听说过哪种类型的车在特定的时间段不能进入或通过市区。在东京市区,只要是车,无论是私家小轿车还是大型货车、运土方的卡车,都有在路上平等行驶的权利。

东京的路面交通管理是“疏”字当头。政府在处理交通问题时,更注重“疏导”,而不是采取各种限制措施。按照“疏导”思路,街上的车多了,东京交通管理部门首先想到的并不是限制车的数量和出行,而是拓展道路、完善交通设施。

最近几十年,东京一直不停地扩建道路。特别是一到晚上10时以后,车流渐少,灯火通明的筑路工地随处可见。

2、“毛细血管”很发达

一座城市的道路交通网恰如密布于人体的血管,无论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哪根血管堵塞都会影响到肌体的健康。在东京,很难找到一条正南正北的、横贯东西的主干道,而迷宫般的小马路比比皆是。

而恰恰这些“毛细血管”般的小马路条条通顺,只要在路口看不到“此路不通”的标识,即使仅可通过一辆车的双向通行的小马路,你就可大胆地往里开,绝不会因对向来车而卡在小路中“进进不去,出出不来”。这一点恰恰是国内城市建设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国内很多城市这些年道路建设很快,但往往更注重城市主干道的建设,一般道路环境整备跟不上,集中在主干道上的大量车辆分流不出去,造成主干道交通严重拥堵。而东京每条道路设施都很完备,车辆易于分流,因而在东京,通常情况下很难看到哪条道路拥堵不堪或被堵死的现象。

现在,东京已拥有完善的立体化道路交通体系,在硬件方面缓解了拥堵问题。目前,东京的公路网主要由3条环状总长320公里的高速公路、10条国道和数百条普通公路以及1222座总长72公里的桥梁、112个总长37公里的隧道、735座总长42公里的步行天桥等等构成,总里程长达2.4万多公里。

3、停车费出奇贵

东京人很少开车上下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停车费实在太贵,任何单位都不会预备免费的停车场。足以令车主心疼的高昂停车费用是东京政府治理交通的又一法宝。

在东京,如果想开车上班绝对没人阻拦,但车主肯定舍不得支付路旁或大厦内每小时从600日元到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元至100元)的停车费,据说这与东京普通白领的时薪相差无几。

停车费贵了,违章乱停车的现象就会突出。为了治理乱停车,东京市政府从前年开始专门雇用“职业杀手”——停车监督员,大多是退休老警察,两人一组,配备相机和记录仪器,发现违章车辆就拍照贴条,一次罚款1.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扣两分(日本驾照满分6分)。重罚让东京的车流畅通了不少。

4、开车违规要重罚

如果说公共交通发达是日本治理交通的硬件,那么驾驶员良好的交通意识则是防治拥堵的软件。日本司机开车“一根筋”,极少并线。常见一条车道排成一溜,旁边的车道却空着。看似有些“资源浪费”,但由于乱并线的现象减少,既减少了追尾擦碰发生事故的几率,同时又增加了车辆行驶的整体速度。

尽管日本全国的汽车总保有量与中国相差不多,但是日本每年机动车交通事故并不多。以2008年为例,日本机动车交通意外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降到了1万以下,这一数字是中国的十分之一。公路上交通意外减少了,通畅程度自然有很大提高。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何东京的驾驶员素质高?这除了驾驶员本身的修养问题外,还与日本完善的交通法律体系有关。如果驾驶员违规将付出很高的代价。

日本对酒后驾驶、违规变线、违章停车和超速驾驶等情况的处罚非常严厉,罚款额由几千日元到几十万日元不等,违章者还可能被吊销驾照甚至面临牢狱之灾。如果执法人员执法不公,则可能因此丢掉饭碗。

日本制造了世界第一个三角插头,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张CD、DVD、蓝光光盘,第一台电子计算机Casio,第一只石英手表,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东芝T10000,第一台录像机,第一台液晶电视......

我们研制出来世界第一台神马?

2050年,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将成为全球第一。届时,300万台产业机器人24小时工作,就相当于增加了900万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月薪”仅为1.7万日元。

虽然我们无法研发并大规模应用机器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放开二胎,为房地产去库存做接盘侠,对不对?

据东北亚财经披露,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中,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中国内地则无一家入围。而在中国官媒的宣传中,我们见到的却是日本“失去的20年”——经济衰退,创新能力丧失。

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沃格尔教授出版了一本名为《日本第一》的研究专著,立即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当年度美国最畅销书之一。从一般的市民、学者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都争相阅读。

日本到底强大到什么地步?

谈起日本,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没落的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停止发展”的印象,可是,日本真的举步维艰了吗?

日本在创新领域

先来个总体概况:

2015国际权威研究机构《汤森路透》发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业创新排名TOP100——汤森路透还是国家知识产权中心,中国科学院的合作伙伴,可见其权威性。

全球创新企业TOP100 :日本40家;美国35家;法国10家;德国4家;瑞士3家!

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2014年之后被日本超越。

从这几年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创新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日本其实早就抛弃已经沦为低端制造业的家电之类产业,转变为全力投入BtoB,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科技硬件,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领域。

新技术领域,美日两国瓜分了全球80%……《Economist》发表2015国家创新质量(InnovationQuality)报告,日本位列世界第三。创新质量的意思,就是你的创新到底有没有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创新实力:

麦肯锡2013发布研究报告,罗列了有望改变生活、商业和全球经济的12大新兴颠覆技术——未来12大新兴技术分别是: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次世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交通、能源存储技术、3D打印、次世代材料技术、非常规油气勘采、资源再利用,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这十二个方面,而且百分之90已经做到了世界前三。某些科研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用,能源存储、机器人等。

目前的日本是蓄力期,等到发力期,其技术储备有机会让日本在下个100年又领先一步。日本是个务实主义国家,面子什么的都是小事,对于日本韬光养晦才是真谛。

日本在技术领域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4个指标名列世界前茅:

1. 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2. 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3. 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4. 是日本的专利授权率竟然高达80%,可见其专利申请的质量。

经济不只是单纯地建造工厂。

在未来计算机领域,量子计算机是当今世界一大研究课题。而量子计算机的多项基础技术源于日本,D-Wave量子计算机是由当时在日本NEC研究所任职的蔡兆申和中村泰信,于1999年在全世界率先实现的。

而它的基础是源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西森秀稔和门胁正史教授提倡的“量子退火”理论。今后,能和日本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的只有一个国家,美国。美,日,欧盟,这个顺序不是随便叫的。

你看不见的日本创新能力

看到有人说日本创新缺失,你看不到,只是因为别人玩得更隐晦了。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三星,intel,苹果,高通等等,如果没有日本的高精度设备,配件,解决方案,这些公司至少倒退10年。

这几年不管是VLSIResearch,英特尔最佳供应商里的SCQI和PQS都是日系刷榜(8家SCQI6家日系,18家PQS11家日系,连iphone里1000多项核心部件就有一半以上来自日本)。日本有11家企业获得英特尔PQS奖。

全球任何企业要获得英特尔PQS奖,都需要在成本及质量方面获得80%以上的分数,并在改进计划方面也获得80%以上的分数才能获奖。

为什么我国要限制稀土出口日本?因为稀土是许多高科技材料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能玩转稀土这个点石成金的东西的国家,这个星球上只有2个,美国和日本。日本这些技术哪来的?强大的科研能力!2000年之后一直到2016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个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

日本的经济

日本蝉联世界最大海外净资产国,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日本在海外还有一个超级日本。日本资源匮乏,所以日本必须在海外寻求资源,到目前为止,日本海外的资源面积已经达到本土的10倍——矿山,石油这些基础原料就是资源面积!

当今世界的产业链中高端,几乎由美,日霸占。日本6大财团,每一个堪比一个小型国家。

无论我们要把日本作为竞争对手,还是不共戴天的仇敌,都需要明确的清楚,日本究竟靠什么立国?日本究竟强在哪里?

文章选自博士学者圈子,2018年10月15日

新闻推荐

外交部:美方未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符合基本常识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侯晓晨)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美国汇率政策报告未将中国列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