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保卫流动性全面打响:国资险资齐出手 深圳出手规模领跑
周末,一则“深圳已安排数百亿资金驰援上市公司”的消息刷爆资本市场,深圳市政府欲从债权和股权两方面入手,化解辖区内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质押危机。其实,在此之前已有传闻,深圳国资相关平台正备齐150亿元欲大举入市。
在深圳国资密集入股科陆电子、梦网集团、怡亚通等上市公司之际,证券时报·e公司曾向深圳市国资委发送采访函。深圳国资委回复,采访函中所提到的事情,是深圳国资委授权深投控、远致投资等下属公司决策范围内的事项,是市场化的行为,具体情况需要向他们了解,也要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为准。相关工作人员还表示,现阶段不方便接受采访,感谢对深圳国资委工作的关心。
其实,国资系入市的话题已经持续很久。据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东,相当一部分还发生了控制权变更。分析人士认为,在当今市场情况下,国资系的大举入市有助于纾解上市公司流动性。
监管机构也相当重视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危机。证监会稍早之前对重组交易募集的配套资金用途松绑,明确可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银保监会也发声,鼓励保险资金积极入市,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更积极地参与解决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国资和险资入市,政策松绑支持,保卫“流动性”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8年10月15日,武汉汉口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大厅,股民们盯着大屏幕关注股市行情。 东方IC 图
深圳国资驰援力度空前
深圳国资的表现最为引人注目,旗下平台陆续入股科陆电子、怡亚通、英飞拓、梦网集团、英唐智控等多家民企,规模为全国之最。
梦网集团董秘李稷文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我们在9月12日就启动了(与国资合作),成立专项小组是国庆以后的事情,可能最近深圳政府又加大了力度。”此前梦网集团于9月11日晚公告,深圳国资委下属公司拟大比例战略入股,公司实控人或变更。
谈及与深圳国资的接洽过程,李稷文表示:“之前是接洽了国资委旗下的A公司,但是A公司说要到年底,我们不愿意,之后国资委直接指派了B公司给我们。”
就深圳国资对公司是否有盈利要求,李稷文告诉记者,因为公司与国资方面还没谈到入股价格,目前还没有盈利要求,不排除以后会有,价格高可能会有,价格低就不会有。
英唐智控是深圳国资入市的最新一例。今年9月10日,英唐智控与浙江省国有资本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书》。但随后公司于10月9日晚间公告,拟通过定向增发引入赛格集团,募资不超过21亿元。同时,英唐智控第一大股东胡庆州向赛格集团转让4500万股,与定增事项为一揽子交易。交易完成后,赛格集团成为英唐智控控股股东,深圳国资委是实际控制人。
也就是说,仅一个月时间,英唐智控便迅速从浙江国资转向深圳国资。
“出乎预期快的速度达成现在的转让成果”,谈及从去年筹划转让无果,到近期快速与深投控达成转让,怡亚通在机构调研活动中也强调了“深圳速度”。
近期又有消息称,目前,深圳已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安排数百亿元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共济机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改善上市公司流动性的“风险共济”资金目前已经到位,首批逾20家获“救助”企业也已敲定。
不过,百亿驰援上市公司一事,深圳各相关部门表示尚未收到正式文件。英唐智控相关负责人也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近期获得国资入股与此事无直接关系。
深圳云能基金副总经理余英栋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地方国资委如此大范围直接出手非常鲜见,更展现地方政府财政实力。从另一角度来看,说明当前环境下,深圳本土上市公司获政府出手救助的迫切性很强。
“现在的确有不少上市公司面临严重流动性问题,有些上市公司主营业绩还不错,但在上一轮货币宽松环境下,存在非理性,不匹配的业务扩张,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大股东出现了流动性困难。”余英栋说。
“我们也希望引入国资,之前我们老板也向政府呼吁过以寻求帮助。”一家深圳本地民营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获得政府“驰援”的民企大股东普遍处于高比例质押状态,因此也积极寻求国资加入,以降低质押率,解“燃眉之急”。譬如,英唐智控董事长胡庆周就表示,上述转让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解除部分已质押的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近半年来,深圳国资整合动作较大,如深粮集团重组,深深房与恒大的交易,深铁入股万科等。在全国国资改革中,深圳国资一直走在前列。
多地国资在行动
“国资系”密集入市,无疑为今年A股市场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轮国资入主潮背后,关系到融资难、融资贵等民企融资瓶颈,以及由此衍生的债务难题。操作层面上,“国资系”重点“关照”股份高比例质押公司,以缓解A股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据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具有国资背景的股东,相当一部分还发生了控制权变更。此外,多地正在同步推进国资入市事宜,涉及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等10余个省份。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西南某省国资控股平台也有意在A股筛选投资标的,甚至是买壳。“一是因为有做大资产规模的任务,二是因为现在A股公司确实便宜。”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除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必康股份将转让5%股份给延安国资旗下投资公司。同时,公司注册地将迁移至延安。由此,延安市也将迎来首家上市公司。
梳理本轮“让股引援”国资风潮的特点。首先,大手笔、效率高。进入9月,国资出击A股提速,已有近20家公司先后宣布拟“让股引援”国资。此外,企业从启动国资入股事项,到披露协议签订,通常只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牵手”效率较高。
其次,纾困手法日益多样化。除了股权转让、增资入股、超低价“象征”收购外,还有协议转让+表决权委托、债务重组+协议转让等“组合拳”。近期,广誉远控股股东在引进国资时,又创新性推出了增资入股后回购的“明股实债”合作模式。
此外,“国资系”并非奔着上市公司“控制权”而来。多个地方国资平台已表态将“放手”支持企业发展。例如,深投控成为怡亚通第一大股东后,明确表示,将充分授予怡亚通自主经营权,并将在金融、业务、运营等多个维度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公司保持原有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及管理团队,按照未来十年战略规划要求加速发展。
证监会政策“支援”
10月12日,证监会刊发《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2018年修订)》,对并购重组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细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证监会对配套资金用途的限制进行了调整,之后将被允许用于“补血”及偿债。
10月12日文件显示,考虑到募集资金的配套性,所募资金可以用于支付本次并购交易中的现金对价,支付本次并购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等并购整合费用和投入标的资产在建项目建设,也可以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证监会依然对“补血”及偿债的比例进行了限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的比例不应超过交易作价的25%,或者不超过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50%。
募集资金能否用于“补血”及偿债,近年来经历了多番变化。2015年9月,证监会刊发的《上市公司监管法律法规常见问题与解答修订汇编》显示,募集配套资金可用于支付本次并购交易中的现金对价;支付本次并购交易税费、人员安置费用等并购整合费用;标的资产在建项目建设等。募集配套资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比例不应超过交易作价的25%;或者不超过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50%,构成借壳上市的,不超过30%。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监管机构并未对配套资金“补血”及偿债比例进行过多限制,只是规定了使用。但到了2016年6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其中明确规定:募集配套资金不能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资产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市场人士分析,每次对于配套资金用途的调整,都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2015年9月,证监会针对构成借壳上市的募集配套资金进行了更为严格的限制。2016年6月之前,重组交易中的“类借壳”、三方交易规避借壳现象突出,证监会推出新规禁止募集配套资金“补血”及偿债,遏制投机套利,引导市场预期回归理性。如今,规避借壳现象大为减少,并购重组市场趋于规范。加之上市公司流动性问题突出,为募集配套资金用途松绑,有比例限制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有助于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10月8日,证监会又正式推出“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核机制,符合条件的小额并购可走“快车道”,直接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简化行政许可,压缩审核时间。此外,证监会拟在本周集中组织发审委委员就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相关事宜开展调研,没有IPO发审会安排。
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股票质押风险。据了解,由于今年A股市场整体低迷,流动性偏紧,深圳证监局隔一段时间就会摸底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情况。
可以看到,在经历融资环境收紧后,最新政策已开始转向。证监会强调,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激发和提升市场活力,支持上市公司依托并购重组做优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险资投资“松绑”
保险资金,是A股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在前几年曾有过近乎疯狂的表演。经过多番锤炼,保险资金当前在市场上已经不算活跃,在保持低调。
但是,面对上市公司流动性问题,保险资金被监管层鼓励参与其中。10月13日,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营部主任任春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表示,鼓励保险机构以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的方式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更积极地参与解决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任春生透露,以前保险资金做股权投资是有行业限制的,未来可能就没有行业限制了,优化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修订股权投资和保险私募基金的监管政策,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再结合正面引导。任春生说,要以股权形式撬动保险资金发挥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长期资金。
任春生还表示,推进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这些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注册制改革,推进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丰富保险资金的对冲工具和管理工具,发挥“保险+融资”的综合优势,来创新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形式。
险资通过二级市场的快速买入而举牌上市公司,曾是A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番被鼓励入市,这种风格或许很难延续,因为险资当前的任务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更积极地参与解决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粗略统计A股市场的险资派系,知名的包括“宝能系”(前海人寿)、“生命系”(富德生命人寿)、“恒大系”(恒大人寿等)、“阳光系”(阳光产险等)、“安邦系”(安邦保险)、“华夏系”(华夏人寿等)、“天茂系”(国华人寿等刘益谦旗下天茂集团成员)等。在新一轮的入市中,这七大险资派系会否再度活跃,值得期待。
此前险资偏好股权分散、业绩优异的个股,如万科、格力电器、伊利股份等。现如今,大股东质押比例高、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无疑会更受青睐。和国资系入股的逻辑相似,在大股东资金问题尚未影响上市公司之前,出手援助优质资产。
此外,根据任春生的表态,未来,保险资金做股权投资可能就没有行业限制了。这意味着险资将有更大的行业选择空间,底蕴深厚的传统行业、前景可期的新兴产业都将被纳入考虑范围。但一条原则是,服务实体经济。
险资入市最新案例已经出炉,精达股份引入华安保险。精达股份10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特华投资与华安保险签订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其所持公司9%股权,转让价格每股3.2元,总价5.63亿元。特华投资为华安保险第一大股东,持股20%。华安保险受让精达股份股份,主要系拟通过权益投资,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在未来12个月内,无继续增持精达股份股票的计划。
(原标题:《国资险资齐出手 A股“保卫流动性”全面打响》)
新闻推荐
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了中央企业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