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发布 三项建议支招普惠金融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拓宽金融覆盖面
《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11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总结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机遇挑战,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三项建议。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此外,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加快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普惠金融体现在四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普惠金融成为一个难题,在于难以发现中小微企业的价值,缺乏经济可行性的有效甄别渠道,导致建立商业信任较难并且成本较高。蓝皮书对了解国内外普惠金融的现状和发展颇有裨益,更是创新性设计出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非常有价值。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不仅包括信贷,还有储蓄、投资理财、保险、支付、汇兑、租赁、养老金等;二是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已逐步发展为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运用金融科技,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业务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并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普惠金融开始成为许多机构竞相进入的“蓝海”。
蓝皮书还指出,我国普惠金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商业可持续难度较大、相关法律不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金融消费者教育亟待加强等。
普惠金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为此,蓝皮书就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包括政策体系、组织体系、监管体系,通过改造和利用现有的社会网络、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渠道,拓宽金融覆盖面,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可得性;二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在现有信用信息系统基础上,继续推进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公开和共享,同时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与生态体系;三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革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理念,促进金融教育方式多元化,着重加强风险认知能力。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建设银行确立了“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推行“劳动者港湾”,就是要回馈社会、回馈百姓。建设银行实施普惠金融战略,将以领先技术创新普惠金融新模式,不仅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要了解、关心和关爱更多普惠金融群体,向全社会输出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余文建认为,普惠金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建设银行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在华中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的支持下联合开展普惠金融研究,是很好的尝试。
据介绍,截至2018年7月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贷款客户达75万户,累计为超过160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7.4万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实践初见成效。据新华社
新闻
链接
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总体提升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经济信息社11日联合打造的中国普惠金融的“晴雨表”——“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在京发布。该指数从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价格、效率等多个维度显示,今年以来,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质量有所改善,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总体提升。
资金供给方面
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指数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18年第二季度指数为130.05点,较基期上涨30.05点。金融机构在产品种类、信贷金额等维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力度,是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
融资价格方面
2018年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价格指数较2017年第四季度的高点有所回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融资成本总体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但在近三年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融资效率方面
2018年第二季度效率指数达到196.06点,较基期上升96.06点。而这得益于近年来数字金融迅速发展,线上融资笔数和客户数大幅增长,对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效率起到拉动作用。据新华社
新闻
分析
如何跨越“看得懂、信得过”这道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11日在《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暨“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的本质是基于信任的商业合作。“看得见、看得懂、信得过”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各国包括中国,采取各种方法使得中小微企业相对金融机构“可见”“可理解”和“可信”,并降低这些行为的难度和成本。
“普惠金融要重点解决小微服务短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目前,小微企业成为促进就业、推动草根创新的重要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在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中,融资难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普遍难题。
无论从需求层面还是供给层面,发展普惠金融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都具有积极意义。杨涛表示,普惠金融需要多层次的供给模式,同时还离不开环境与土壤的支持。这既包括数字化与信息化、支付清算、信用等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也包括普惠金融的法律、政策、组织保障等各类“软环境”的支持。
“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普惠金融创新探索交给市场自发推动,逐渐减少行政干预和规划指导,把重心放到环境要素的完善上。”杨涛强调,例如可考虑在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中小企业的基本金融权利,以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为重点环节,充分关注融资之外的综合风险管理问题,以降低税费负担作为重要“抓手”等。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开放,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有着深深的家国记忆。历经40年改革开放,当今中国已与世界深度互融互通,也构成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