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人工智能将导致就业危机? 研究表明:并非如想象那样“悲观”

西江都市报 2018-09-26 15:11 大字

据新华社上海9月25日电(记者周琳、胡喆、王琳琳)正是秋收时节,国网浙江省永康市供电公司110千伏五峰变电站内,一台“大脑袋、大眼睛、身高1米左右”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转动顶部的摄像头,采集表计读数、设备工作温度,保障电网在农业秋收期间安全可靠运行。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人可对自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反馈,有诸多‘拟人化\’的特点,如遇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它会在接近1米时减速、0.5米时停止前行,前方阻碍时间超过半个小时,它就会返回等待。每一轮巡检任务结束,巡检机器人还会自动回到休息室充电,大大提高了以往人工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诸多岗位和领域,机器人正在代替人来作业。而随着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升高,它们能完成的工作也日渐复杂。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大批企业展示了“机器换人”的最新产品:无人物流中,广东图匠数据公司研发的“AI智能货架”可以自动监控和识别库存变化并通知及时补货,理货员减少了;智能招聘中,BOSS直聘公司研发的AI机器人学习了大量应聘者和招聘方的数据后,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人员推送,消解了“纸片人”的痛点,猎头岗位减少了;无人零售方面,猎豹移动推出的“豹咖啡”,只要1分多钟,就可调制一杯媲美大师作品的香浓咖啡,食品制作员减少了……

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让各领域从业者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感。但一系列研究却表明,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局面影响,并非如想象那样“悲观”。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8未来就业》报告,未来5年,尽管7500万份工作将被机器取代,但1.33亿份新工作将同步产生,这意味着,净增的新工作岗位多达5800万份。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将重新规划机器与人类的分工,倒逼就业结构深度调整。从低价值劳动密集型生产向价值更高的岗位转移;从重复性劳动向创造性劳动转移,产业工人可提前做好转型准备。不过,不必让机器换人的焦虑感造成“人机对立”。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变,职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趋势,但并不会“一棍子打死”。

“我相信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机器只有芯,而人类有心。人工智能并不是某项技术,而是我们为自己的未来确定的一种生活方式。”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说,例如,未来制造业都是服务业,流水线上大部分工人将会被机器取代,而人类体验的部分不可能被取代。

新闻推荐

司法重整让连年巨亏的重庆钢铁“涅槃重生”

在重钢长寿厂区,自动化生产线正全力运行。(4月27日摄)记者罗斌摄8月中旬,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重庆钢铁)发布2018年半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