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破小微贷款难 仍需多方合力

德阳日报 2018-09-12 10:08 大字

小微企业贷款难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化解这个难题也一直是业界努力的重要方向。而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监管层今年下了大力气。从央行年内三次启动定向降准,到五部委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额度同时下调利率,再到银保监会指导银行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优化小微考核办法、以及发文鼓励加大信贷投放……今年以来组合拳的推出,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于缓和小微融资难问题的迫切。但据多方报道显示,目前,这个难题的破解之路看上去仍然还很长,还需多方合力。

银行一直在努力

《金融时报》的报道指出,在直接融资比重小、间接融资比重大的中国,“融资难”“融资贵”往往就意味着“贷款难”“贷款贵”。事实上,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饥渴”,今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向小微企业倾斜,进一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总体来看,大型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在多家金融机构的努力下,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正在逐渐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即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

小微贷款仍不足

但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被业界挂在嘴边。企业普遍表示,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要求趋严和强监管、去杠杆等影响,小微企业融资在贷款规模、审批效率、抵押担保要求等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在信用债发行、股权质押、PPP项目融资、大企业应付款回收等方面存在困难。

而券商中国的报道也反映了这种情况,该媒体经仔细分析央行披露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数据和银保监会披露的银行业监管统计指标季度情况表后发现:截至6月末,在中资行境内贷款中,投向小微企业贷款的占比仅为19.84%;在银行二季度单季的新增境内贷款中,投入到小微企业身上的占比仅为约6.94%。那么,中资行二季度新增贷款到底投向哪了?

据券商中国报道,贷款主要流向了中长期贷款这个科目。截至6月末,中资行中长期贷款为77.36万亿,比3月末的74.87万亿增加了2.49万亿。也就是说,二季度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整个境内贷款增量高达59.57%。中长期贷款又分为公司类和个人类,其中房贷是个人类的最大头。不过,目前公开披露的金融统计数据并没有将中长期贷款拆解,所以无法知晓,房贷、技术改造贷款、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贷款等贷款种类究竟各自份额多大。

另外,据《金融时报》报道,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仍低于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8月,央行发布的《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7738.95亿元,同比增长9.79%;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64%,占比较上年末低0.15个百分点。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加码小微资产投放需要“结构性”考量,绝对不是几个文件下来,就能立竿见影的。当下宏观环境变化、企业信用风险表现、金融市场的表现、流动性宽裕与否及利率,都会影响银行对资产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确实还有不少待“加大”的空间。

打通两个“一公里”

据《金融时报》报道,从小微企业成长阶段看,从未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的初创期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是相对不容易的,首次贷款后,小微企业与银行的信用联系会逐步增强,更容易持续获得融资。因此,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着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考虑到80%以上的小微企业初次融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目前的政策着力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旨在打破金融服务‘小微不小\’怪圈,引导金融机构服务重心下沉,发放更多单户授信500万元、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央行行长易纲在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

目前,5家大型银行已在总行层面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开始运营;在一级分行层面完成全部185家分部的设立,还有6万余家支行及以下网点从事城乡社区金融服务,旨在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在机构设置下沉方面,业内专家建议,股份制银行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增设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重点向县域和乡镇等地区延伸服务触角。

打铁还需自身硬

“贷款难的背后,原因是非常多的,需要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比如企业端问题;小微的需求与银行的供给模式不相统一,银行创新、服务理念还不太适应小微需求;光靠银行渠道融资远远不够等等。”业内人士表示。

在金融端口发力的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打铁还需自身硬”。据《金融时报》报道,业内专家建议,小微企业自身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想着“等、靠、要”,要坚定发展信心,转变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能力,扎扎实实做好主业。只有这样,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才会更加积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活力才能更加旺盛。

“民营和小微企业应提升自身品质,降低融资信用风险成本,提高对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建议。

做好小微金融服务离不开多方配合,还应在政策合力上下功夫,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几家抬”的办法,从根本上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担保体系,着力优化融资环境。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这22只股才是机构真爱

市场主力机构连续抱团的股票,大多是股本偏小的高成长性股票。据数据宝最新统计,22只个股获社保、QFII、保险资金、公募基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