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温和上涨 倒逼市场利率上升
■刘柯
8月CPI数据已经公布,达到2.3%,高于预期的2.1%。目前银行的一年期基准利率是1.5%,国有大行的一年期利率略有上浮,基本为1.75%,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还要高一点,达到2%左右。但这个利率水平都已经低于CPI涨幅,预计全年的CPI水平将略高于2%,也就是负利率已经成为常态。
为什么这样说呢?CPI指数在今年上半年就达到2%,超过了国有大银行的一年期利率,和中小银行一年期利率水平持平,也就是说存钱的意义已经不大。到下半年CPI数据逐月上升,7月CPI上涨2.1%,8月为2.3%,已经呈现温和上涨态势,负利率差越来越大。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再加上国庆和元旦等节日因素,CPI的增速再降到2%以下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所以全年在2%以上几乎已成大概率事件。
因此,加息或成为未来的选择之一,但加息又是一把双刃剑,会让整个社会融资成本上升,不利于当前金融“降杠杆”,对经济增长也不利。怎么破解?最有可能的是在加息的同时扩大信贷投放的力度,可以的选项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中短期借贷便利操作,维持流动性的相对宽裕。此外,还有一个因素让中国央行不得不考虑,那就是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中美利差越来越小甚至被反超,资本外流压力将迫使中国央行不得不用加息来留住部分流动性。因此,加息对于中国来说内外都存在压力。
如果中国央行今明两年不得不加息,而为了维持流动性又不得不变相“放水”,这样的操作,对于银行来说是好事。简单理解,就是有更多的低成本可贷资金,而且是政策鼓励多投放多贷款,同时在加息周期中存贷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营收,优质银行可以借此提升净利润增速。所以,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未来优质银行有“可确定的投资价值”的逻辑所在。加息以后息差虽然不变,但会增加利息收入总量,同时可贷资金增加也会增加利息收入总量,对于银行净利润增速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很多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担心,并不是业绩增速问题,而是财务报表不透明,潜在坏账多。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必要,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想,银行业的坏账隐患相对来说还是可控的,比起很多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突然爆发的业绩“地雷”,风险系数还是要小很多。很多人担心宏观经济低迷银行未来净利润增速堪忧,但如果宏观经济真不好,哪个上市公司又能脱颖而出?相对而言银行业还是很好的。日前央行召开座谈会,东方园林董事长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能给自己批一家银行,一定能救民营企业,这个大实话一是表示民企确实缺钱,二是表示银行确实能赚钱,而且在赚钱的同时还是帮民企赚钱。
中国银行业由于有太多担忧,所以目前的估值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低的。按2018年半年报的最新动态估值,优质银行的PE基本都在8倍以下,5、6倍者比比皆是。关键是这些银行的ROE(净资产收益率,巴菲特最看重的指标)水平相当高,建设银行可以达到15%左右,招商银行可以达到17%左右,巴菲特最青睐的富国银行ROE也不过12%,PE则高达15倍。把中国A股的优质银行和全球同行对比一下,投资价值高下立判。
新闻推荐
如何摆脱企业家与企业的关系,成为我国很多企业共同面临的“大转型”。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创始人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