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人民日报:一旦评级机构自身存在信用问题 会扭曲市场定价

人民日报 2018-09-03 07:28 大字

人民日报9月3日消息,在当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的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保持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才能为投资人提供准确参考,成为投资人决策的重要依据

证监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日均发布公告称,因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在给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并收取了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分别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和公司债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重要的中介力量,因其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被称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在债权发行过程中,评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发债成本。不少投资人正是依据专业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评价等级来衡量债券价值,决定投资策略,相关监管部门也会据此判断机构的风险状况,从某个角度来看,评级机构的公正性是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基石。而一旦靠信誉生存的评级机构自身存在信用问题,动摇的是整个市场的价值体系,会扭曲市场定价。

自去年以来,对评级机构的质疑声屡屡响起。去年下半年,债券市场违约企业中不乏评级较高的上市公司,当时就有市场人士认为评级机构难辞其咎,正是其推高了评级泡沫,才会让不合格的企业成功发债。如今债务发生违约,让所有投资人为其埋单。而直到企业违约之后,评级机构才开始大幅下调企业评级等级。还有一些企业明明已经出现流动性风险,发行的债券被市场认定为垃圾债,但评级机构此时却上调债券的评级等级,让投资人大跌眼镜。如果只有等到债务实际违约后,评级等级才下调,那等级岂非形同虚设?何以成为投资人的重要参考?如果评级等级与市场上多数人的判断大相径庭,评价机构的专业性又体现在哪里?

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一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动摇。在美国影片《大空头》中,空头们问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你们对这些债券的评级,有没有低于AAA级的?”评级机构回答:“如果不给他们AAA级,他们转头就会去找隔壁的穆迪评级了。”在被评级企业付费的市场中,评级机构难免不会被出钱的“金主”发债企业所左右,丧失客观公正性。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监管机构提出的一个改革方向就是从债券发行人付费转为投资人付费方式。其次,投资人和相关监管部门过于依赖信用评级报告,会过度放大评级机构在市场中的作用,也会催生企业不惜代价提升评级水平,滋生出不健康的市场生态。重新树立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不得不从这些根上去找病因。

在当下逐步打破“刚性兑付”的市场中,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尤显重要。债券市场正在恢复中,评级机构的专业评级,关乎企业能否顺利发债,更是投资人决策的重要依据。未来打破“刚性兑付”,投资人必须自己承担投资失误带来的损失,此时只有客观、专业的企业信用评级,才能为投资人提供准确参考,帮助其作出正确判断。现在行业普遍存在信用评级虚高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去掉“泡沫”,让评级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信用风险定价体系回归正轨,打破“刚性兑付”的价值投资“基底”才会更加坚实。

在金融业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尤显重要。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正在提速,不少领域的开放走在前面,而信用评级行业的开放度相对较低,国际、国内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标准体系、监管环境不尽相同,对同一家企业的评级等级差距较大。未来市场逐步开放,国外历经百年市场淬炼的外资评级机构会来到中国市场,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国内的评级机构唯有不断提升自身评级技术和综合竞争力,握紧“信用”这根生命线,才能真正获得市场认可。

良性的市场环境需要各个市场主体共同构建。监管部门要放弃“唯信用等级”的“指挥棒”;投资人要抛弃“信用等级唯一论”,重新拾起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评级机构也要秉持做百年老店的心态,信守自身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发债企业对投资人拿出真本事、真面目,市场才会日臻健康。

(原题为《评级机构要握紧信用这根生命线》)

新闻推荐

华安基金袁绪超:海外年金的境外投资情况与启示

根据经典的投资学理论,投资组合的波动风险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分散投资来对冲,从而达到在不降低期望收益率的同时降低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