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荒漠化治理的英雄史诗

西北信息报 2018-08-16 05:51 大字

素来有着“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如今已披上绿衣。曾经裹挟着风沙吞噬粮田,带来恶劣气候的库布其沙漠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不仅旧貌换新颜,还能引领当地农牧民致富。如今,库布其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公里。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库布其沙漠的治沙经验引来世界的瞩目。2014年,库布其沙漠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沙漠治理也成为中国的一张绿色名片。2017年9月6日,主题为“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鄂尔多斯宣言》,并认为“值得世界借鉴”。

国内媒体也纷纷聚焦库布齐治沙的成功经验。《第一财经日报》赞誉:“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已经是教科书级别的世界奇迹。”央广网《【库布其的呼唤】向沙漠要奇迹》的报道中说道:“三分之一的沙漠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筑牢我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巨大贡献。”科技日报在《库布其靠什么走出沙漠治理怪圈?科技!》一文中认为:库布其闯出的科技治沙之路是一条“高速路”。

6日,新华社刊文《绿富同兴画卷在沙海中铺展——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纪实》深入解读了库布其成为人类唯一被大规模成功治理沙漠的原因。

文中认为,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首先归功于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文中明确指出:“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奠定了治沙工程的坚实基础,坚定了人们治沙的信心”。文中还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沙、扶贫、产业发展,库布其人走出一条三轮联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筑起初具规模的生态经济体系,昭示着生态文明的美好前景。”

文中还将库布其沙漠能够实现沙害变沙利,黄沙变黄金归功于市场化的治沙机制、当地政府的系列生态政策和先进企业的主体作用。文中写道:“掏钱买活树、以补代造、以奖代投、招拍挂沙地经营权……鄂尔多斯市出台的一系列生态政策,吸引了大批企业和群众参与,如今库布其沙漠的治理规模1年胜过初期10年。”文中重点介绍了亿利集团为代表的治沙领军企业,称:“为了生存和发展,亿利集团前身杭锦旗盐场职工全员参与修路植树,出工出资,担重担、冲在前。”“亿利集团等企业总结发明了容器苗、大坑深栽、迎风坡造林、甘草平移种植、水气种植法等治沙‘黑科技\’,让科技成为打开沙漠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文中还重点介绍了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对于治沙的坚持和坚守,称:“身为董事长,他带领亿利集团与当地政府、农牧民携手,把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库布其企业治沙的“领头羊”。

文中还认为,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百姓脱贫致富,也要归功于带领治沙团队含辛茹苦。文中介绍:20世纪50年代初,当地政府设立第一批治沙站、国营林场,沿着沙漠边缘营造锁边林。1978年,中国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库布其沙漠成为主战场。1988年5月,王文彪走马上任杭锦旗盐场场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成立治沙林工队,从每吨盐的销售收入中提取5元钱治沙。

文中重点描述,库布其沙漠的绿色变迁离不开当地的农牧民。其中,陈宝荣,贾尚付和贾文义三代人的艰苦奋斗,接力传递,久久为功;高林树带着3个儿子吃住在沙漠里,冒严寒,战酷暑;达拉特旗农民李布和弟兄3人,回到阔别10多年的家乡,承包沙地,治沙发展生态旅游;当地牧民乌日更达赖20多年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忍饥渴战病痛,一年收入20多万元,绿化家乡的同时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文中总结,“库布其沙漠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实践,将为世界上其他面临荒漠化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经验。”2017年6月,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对库布其沙漠治理考察后说。义轩

新闻推荐

电商角力“黑科技”

无人机送货,AR/VR逼真展示,智能系统自动化补货,区块链防伪追溯……越来越多的“黑科技”正被各大电商企业应用于日常经营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