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银行放贷提速 1.6万亿新增贷款力挺小微企

德阳日报 2018-08-15 09:48 大字

据《证券时报》报道,央行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45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广义货币(M2)增速也实现触底反弹,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8.5%。业内普遍认为,人民币信贷超预期增长,表明银行放贷能力和意愿增强,同时信贷结构优化有利于助力持续扩大内需。另一方面。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性难题,近期多个部门密集发文,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形成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合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源泉,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毛细血管”般的重要作用。

据新华网报道,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有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以及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微企业还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不过,起到国民经济“生力军”作用的小微企业,却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凸显出“补血”乏力的趋势。根据人民银行统计,小微企业平均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第一次获得贷款。小微企业要熬过了平均3年的生死期后,才会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背后有深刻的经济规律。“小微企业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的根本症结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金融服务总体上依然面临成本高、风险大、供需不匹配、财务可持续性不强等全球共性难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表示。

近期,各部门展开多项行动,提出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等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基层信贷投放积极性的意图: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建立有效调动基层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制定独立的信贷计划、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坚决摒弃“一刀切”做法等要求;“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银保监会在上周末发布的题为“加强监管引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公告中提及,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和公告,明确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延长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将适用于小微企业所得减半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由原来的年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的上限调整为100万元的上限。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小微企业从2018年开始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上税率为10%。

政策合力已取得一定效果。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6万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银保监会近日称,正通过推动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激励措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

而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加持”也在数据中有所体现。8月13日银保监会公布的银行业监管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另外,银保监会近日也明确,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正确理解监管政策意图,充分利用当前流动性充裕、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近期银行贷款投放节奏明显加快。

业内人士认为,下一阶段,随着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政策实施,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更好地解决“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从7月数据看我国经济运行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7月份,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