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区主动“报名”影视剧取景地 剧组还能AR看景
继上海全市16个区工作站配送《拍摄在上海——上海影视拍摄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拍摄指南》)后,近日《拍摄指南》的发放工作又收到新的后续反馈,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传来消息,各区纷纷主动要求在明年增加取景地,而前来协调取经的制片公司、剧组甚至外地的政府宣传部门,对指南中新增的AR展示技术所体现的上海服务的高水平也纷纷点赞。
“服务窗口”深入人心
静安区文化局组织该区取景地负责人,前往松江区进行培训和交流学习
近日,静安区文化局组织该区取景地负责人,前往上海影视产业发展的另一重镇——松江区,进行培训和交流学习,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作为指导单位,负责人于志庆也受邀前往进行业务授课。就对“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个服务理念的阐述,于志庆告诉记者,静安区和松江区关于影视摄制服务和取景地方面的业务交流,是区里自发的,这也证明,上海电影产业“服务窗口”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从无到有,如今已经成为上海影视拍摄服务的一大亮点,在机构以及各工作站的工作人员看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机构的服务得到的理解和支持渐渐多了,但也有一些单位,沟通起来并不轻松,有时候通过总机让他们转一下负责人,他们随便问两句就直接挂掉电话的也有。气人是挺气人的,但我们还是会想方设法,尽量帮忙沟通。”
令工作人员欣慰的是,在配送《拍摄指南》到各区工作站时,各区几乎都提出了同一个期待,主动要求明年能够再增加几个取景地。据介绍,如今上海各区几乎已经自己摸排出了多个备选取景地。“像宝山区,就希望能增加节能环保园、智慧湾、吴淞客运码头,浦东新区希望增加东岸滨江、宿予民宿及名镇川沙,奉贤区希望增加上海石库门影视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各区的积极性极高,以往服务机构需要自己去找资料,现在他们都能主动提供。
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负责人于志庆(左二)说,取景地选择依然遵循 “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 摄
而备选的取景地多了,选择依然遵循严格的标准,紧扣 “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三点,在取景地的拓展方面,成为了重要的指导原则。于志庆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红色景点做取景地的需求在上升,正好今年将举行长三角文博会,我们为此在长三角已经“抠”出了30多个红色景点,像淞沪会战的地点;此外,考虑到纪录片的拍摄需求正在上升,我们也把纪录片的取景地进行了单列,采访联络人、路线都进行了细化,有些博物馆或者纪念馆,里面没内容或不方便拍摄的,只能拍外景的,我们也都进行了实地勘察,进行了备注。”
AR技术让取景地动起来
今年的《拍摄指南》亮点很多,采用AR技术让各取景地“动起来”,收获了最多的好评。
“剧组反响很好,他们来协调时我们教他们使用,很多人看了都觉得,取景的角度很专业,他们对于这个取景地能有哪些角度的拍摄方案、拍出来会是什么效果,心里就大概有了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才管家》剧组的外联表示,他们剧组刚刚从杭州转战上海,对取景地不熟悉,知道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有取景地协调这项服务,特意来拜访,“看了指南,下载了APP之后,取景地的全貌、内景,各种角度的呈现都出来了,这种大热天,让我们少跑了很多冤枉路,这是我们此前从未享受过的服务。”
经过剧组和业内的口口相传,如今,《拍摄指南》并不仅仅是剧组取用,很多制作公司甚至特意派员前来取阅,还有其它一些城市的宣传部门、文投单位都来了。不过,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有了《拍摄指南》,服务机构就不提供其它帮助了?
“虽然剧组对取景地的了解更便捷了,但我们也在强调,服务不能退,”于志庆告诉记者,“技术上,我们明年还会有互联网方面的新举措,可是,服务永远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技术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此外,“拍摄在上海”的大数据库,也在越来越详细和丰富,它的名气甚至扩散到了海外。“今年来咨询的海外剧组,比往年要多很多,而且,要求还挺高。”工作人员透露,英国的纪录片《白银帝国》,来请服务机构协调上海期货交易所、浦东发展银行总部。伊朗MARLIK TASVIR公司拍摄的电视剧《伊朗制造2》,则一口气开出了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上海野生动物园、东方明珠电视塔和游船、南京路步行街、金茂大厦、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朱家角圆津禅院、上海动物园。
任务越来越重,于志庆却表示,这就要求服务机构的“服务升级”,“我们不能坐等人家上门,需要主动出击,比如现在高架拍摄的需求增多了,我们就特意去市公安局协调道路拍摄常态化机制;航拍的需求也多了,我们主动拜访空军上海基地……这些,都是要主动挖掘的,否则,还怎么能叫“上海服务”?”
新闻推荐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时隔三个月重回“2时代”。分析认为,适逢暑期高峰,出行需求增加导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