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降至1万元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更亲民
据《证券日报》报道,7月20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对过渡期内产品估值、新老对接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明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理财新规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莫过于: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
据了解,理财新规拟实行分类管理,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理财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面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同时,将单只公募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由目前的5万元降至1万元。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客户将更加挑剔,银行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银行业设立资管子公司以应对这种竞争将会是一种常态。”
公募理财产品的对象就是普罗大众,而能购买私募理财产品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于单只理财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具体包括:第一种是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自然人: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第二种是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此外还要银监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形。而私募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债权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等,包括境内上市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值得关注的是,延续现行监管要求,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在银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面签。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降低银行理财产品门槛有助于银行理财产品更加普惠化,覆盖更多的普通投资者,使更多的普通民众更方便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前5万元的投资门槛把一大批资金规模较小的客户挡在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门外。有股份制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就表示:“为应对互联网理财,我行推出了‘宝宝\’类产品,在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水平都优于余额宝等产品,但是这款产品的起购金额为5万元,让很多客户敬而远之。”另一家国有银行的大堂经理则说,“目前我行有一款代销的保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接近5%,期限5年,提前取出还要收取手续费,与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并没有优势,不过仍有很多人咨询购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款保险产品‘起购金额为1万元’。”
投资者则对新规表示欢迎,并希望它尽快落地。一位女投资者声称:“在收益率、投资门槛接近的情况下,更相信银行的安全性以及理财风险的把控能力。如果未来投资门槛降为1万元,闲钱还是考虑买银行理财,感觉风险更低。”一位年轻男士则表示:“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每个月的工资扣除房租等必要开支,攒够5万元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的闲钱都投资了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如果银行可以买到1万元的理财产品,还是会优选银行。”
另外,理财新规还提出了具体的理财业务信息披露要求:公募开放式理财产品应披露每个开放日的净值,公募封闭式理财产品每周披露一次净值,公募理财产品应按月向投资者提供账单;私募理财产品每季度披露一次净值和其他重要信息;银行每半年向社会公众披露本行理财业务总体情况。银行则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对理财产品进行“全流程、穿透式”集中登记,从而防范“虚假理财”和“飞单”。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都会显示预期年化收益率,很多投资者也都是据此选择产品。今后,预期收益率将不能在宣传资料中出现。
理财新规还要求,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推动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同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不得宣传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理财产品宣传销售文本中只能登载该理财产品或者本行同类理财产品的过往平均业绩和最好、最差业绩,并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资者“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正值暑假,当众多学生在享受假期时,就读于深圳某高职院校的小陈同学却身处噩梦之中。这一切都源于小陈到“朋友”处借了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