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央行发布的“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的公告,周村市民的主流看法是:容纳“无现金”拒绝“无态度”
□本报记者 路意
购物完毕付账时拿手机灵巧地扫一扫,或拿银行卡在柜台前的POSS机上潇洒地刷一刷。如今,大至商场、超市,小至早餐、果蔬摊点,都会有张微信付款和支付宝付款的二维码图标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轻松便捷的“无现金支付”已经成为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付费方式。
而随着“无现金交易”的日渐兴盛,现金支付的流通性在某些领域产生了一定的阻塞现象,客户不携带现金,商家拒绝收取现金的现象时有发生。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恶意炒作“无现金”概念。
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商家、客户及普通老百姓,同读者一道听听大家对此事的看法。
“我觉得‘无现金支付\’非常方便,‘小钱\’微信扫一扫,‘大钱\’银行卡刷一刷,省去了付费掏钱找零的时间。夏天天热,口袋里东西少一点也更加地轻松凉快。” 在银座商城一楼超市里,90后的张志强说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受访群众的回答都跟张志强的看法相似,那对于客户来说,大家都认为“无现金支付”更便捷吗?当然不是,部分老年人就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过去买菜,我都提前准备好一把零钱,而现在,菜还没装进带子,卖菜的就把二维码图标纸递到了你面前,美其名曰‘方便找零、节约时间\’,可我又不会用智能手机。我现在买菜都找老龄菜贩的摊子,因为他们不强求你扫码支付。”在小寨便民市场,正在买菜的年近七旬的张有芳说道。
其实,受访的老年人并不是反对“无现金支付”,只是碍于手机操作能力有限,对这种新事物也就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们只是希望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能够跟以前一样的稳稳当当、平平常常。
在央行发布的公告中,“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整治”这一条,显而易见,主要针对的就是商户。记者走访过的每个商户经营者、收银员也都明确表示,“‘有、无现金支付\’我们都欢迎、不强求。”
在菜市场听到了老年人的抱怨,记者重点采访了一位40岁左右的蔬菜经营者。“我们这行业,每一笔交易都是‘几毛几、几块几、十几块几\’,找零钱很啰嗦,要是遇上了100元的整票,找钱就得找一大把,用微信扫一扫,很方便。”这位蔬菜经营者也道出了‘无现金支付\’的便捷。
记者随即又把刚才张有芳老人的苦衷告诉了这位蔬菜经营者,他没有过多考虑,便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老年人的时间比较充足,我希望他们能够躲开上下班时间、错开经营高峰进行采购,这样他们可以仔仔细细地‘挑\’,我也可以慢慢地给他们‘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本地区,对于“无现金支付”,货运生意经营者的支持声音比较大。“我的货运范围在方圆100公里以内,每次的运费几百至几千元不等,货到付账。过去,我们这行‘掺杂\’的假币很多,没有POSS机,结账时只是简单数一遍,有张假币掺在里面也看不出来,大部分付款人也不清楚真假。现在我们都是用微信、支付宝结账,‘绝对\’避免了假钱现象。” 货运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
在央行发布的公告中,记者了解到防范移动支付风险是重要内容之一。央行在公告解读中指出,手机丢失会带来安全风险,手机操作系统、App应用软件的某些漏洞也有安全隐患,二维码支付可能会携带恶意代码,可能会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对此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还未出台较为有效的规章和监管机制。
采访最后,记者感受到,“无现金支付”只是一种新生的支付方式或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商家和客户如何正确使用它,如何在使用中相互体贴、相互帮助,杜绝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7月22日电(记者王默玲)我国将在23日24时迎来年内第14轮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近期受利比亚原油出口恢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