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P2P爆雷潮一个解释
前些年红极一时的P2P近期再次频频走上财经新闻的头条,只是方式颇为令人不安。继之前上海快鹿、南京钱宝等影响较大的平台“爆雷”之后,善林财富、唐小僧、意隆财富、联璧金融等沪上P2P“四大金刚”今年均已炸窝,4家平台规模合计2000亿元。而杭州警方这几天正紧急查办的牛板金等平台,又涉及500亿元的“爆雷”规模。
事实上,2018年2月份以来,P2P行业问题平台数量逐月下降,5月份仅有10家平台出问题。如果不看6月份数据,我们甚至能得出P2P行业正在一路向好的结论。但恰恰在看上去一切都好的时候,行业迎来了爆雷潮。
据网贷之家的数据,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停业平台17家。而进入7月,数据还在增加。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整个行业的痛点,凸显出网贷平台的信用困境。
问题平台事件类型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网贷天眼、证券时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流动性吃紧是导火索 揭秘网贷触雷“爆点”
专家指出,一系列网贷风险事件是在金融去杠杆、制造业去产能、监管日趋严格等内外因作用下行业泡沫自然挤破的过程。从长远看,对网贷行业也许是好事。7月9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央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央行明确要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坚决打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攻坚战,用1到2年完成整治。
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从6月15日号称750亿交易量的唐小僧突然倒下后,瞬间开启了新一轮P2P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据网贷之家的数据,在2018年6月,P2P网贷行业有80家平台出现问题,包括提现困难、经侦介入、公司跑路等。而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7月10日,本月市场已有28家P2P平台爆雷,其中不乏老牌、知名、体量较大的平台。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在7月的短短10天时间里,28家P2P平台爆雷,其中钱爸爸为经侦介入,映贝金服、玺鉴、佑米金融、萌小薪、聚胜财富、优储理财直接跑路,其他平台则出现提现困难。
7月出事的问题平台不乏“明星平台”。上述平台注册资本最高的是来自广东的金融圈,注册资金2亿。资料显示,该平台曾于2014年12月获IDG、复星昆仲资本6000万元融资,一跃成为业内鼎鼎大名的风投系平台。如今,金融圈的官网已经无法正常访问,只有一则宣布清盘的兑付公告。
此外,今年年初火钱理财还公开宣称,受到多家资本方青睐,并迎来国资企业——新疆天富蓝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华丽蜕变为“国资+上市公司”双背景加持理财平台。对于6月份几家具有明星背景平台的停运清盘,当时火钱理财负责人还站出来评点市场、提醒投资者理性选择。始料不及的是,相隔不过十几日,这家平台也自7月10日起全面停止网贷业务运营并开始清盘。
据网贷之家统计,6月停业及出现问题的80家平台,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浙江省6月出现的停业及问题平台最多,有22家;其次是上海,6月共有21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问题平台19家,位居当月问题平台数榜首;北京和广东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均有10家,其中问题平台各有9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浙四地。
行业面临流动性风险
7月11日再现新案例,浙江银狐财富发布“延期兑付公告”称,多家借款企业涉及“多头借贷”(即同一贷款者同时向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单一借款企业无力支撑多家网贷机构集体缩贷行为,导致连锁反应生成,平台融资能力快速下滑,借款人续借困难,决定暂停银狐财富平台各项运营。
与以往网贷平台停止运营意味着资金出借人无法兑付本金的情况不同,银狐财富承诺,投资金额在1000元及以下的,7月进行本金结清;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之间每月保证至少支付投资人2%本金,于2019年7月31日前支付投资人至少30%本金。以此类推,于2020年7月31日前支付投资人至少60%本金,2021年7月31日前结清所有投资人本金。如果不接受上述分期对付方案,投资者可将银狐财富大股东之一、担保方“北方红木”的相应资产进行处置。银狐财富有效投资人超过4千人,累计待还款金额3.6亿元。
多位网贷平台高管道出自己的顾虑:最担心的是由于个别平台“爆雷”给行业带来连锁反应。如果发生“挤兑”,即使是头部平台也吃不消,更不用说那些中小平台。“现在部分平台遇到流动性困难,这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面临流动性风险。”深圳一家大型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有央行履行流动性支持角色。但网贷行业的备案制度、监管框架等尚未明确,更无人充当这一“支持者”;建议未来监管框架明确、行业整体合规后,可由行业协会牵头设计一个类似于银行间市场的机制,为平台提供一条“同业拆借”途径。
问题核心是认清平台本质
如果说流动性吃紧成为平台触雷的导火索,那么追根溯源,希望找到网贷行业走到如今这一步的根本问题。
对于银狐财富公告阐述的停运原因,“多家借款企业涉及多头借贷,单一借款企业无力支撑多家网贷机构的缩贷行为,导致连锁反应的生成”,某网贷平台负责人郑瑜(化名)并不认可,“这里一定发生了两个问题:期限错配,否则没有兑付困局;风控失灵,否则对借款人的债务偿还能力为何无预判。”
分析人士称,这种主动停止运营的平台,只要不涉及自融,没有侵吞投资资金,根本原因是经营不善。问题在于为何没有早披露,而是直到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才宣布停止运营?“监管层应引导建立风险释放机制,给企业纠正运营问题的机会。”郑瑜认为,当坏账发生时平台充分披露信息,部分投资人承担逾期后果。如果平台一味追求全部项目“刚兑”,最终结果必是披露逾期之时即为平台倒闭之日。
北京某网贷平台CEO认为,目前出问题的平台经营的根本就不是网贷。网贷业务三大特征是,没有资金池,资金资产一一匹配,金额不大。反观那些触雷平台,很多涉嫌虚假借款项目、单个投资项目金额过大,而这些做法都涉嫌自融、非法集资。
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则表示,央行对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是基于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创造货币的基本事实,即吸收公众存款。在他看来,小贷公司、网贷平台虽有涉众特征,但毕竟不是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从这个角度来说,央行不会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直接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总体安排不一定有好处,同时会造成道德风险。越提供流动性,扩张越快,最后风险更大。”
投资者遭遇索赔难
网贷平台频繁“爆雷”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凸显出网贷平台的信用困境,投资者遭遇索赔难。
面对巨额投资损失,不少投资人选择了报警,很多人却被告知证据不足。长期关注网贷平台案件的律师黄明表示,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投资后应该保留好双方的投资协议或者合同。如果没有投资协议只有网上的交易记录,那么每次交易都应该保留相应的凭证。当得知平台出现异常或跑路时,应立刻通过法院起诉或者报警,这样才有可能获得赔偿。然而,在现实中如此“未雨绸缪”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于涉嫌诈骗的网贷平台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其实早在2016年,原银监会等多部门就联合下发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底,原银监会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完成辖内P2P机构的备案登记。近日,人民银行还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强调将强化整治力度,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
除了监管“加码”外,推进征信体系建设也势在必行。由于未被纳入央行征信,许多网贷平台借款人选择逾期甚至拒不还钱,“多头借贷”情况也较普遍。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数据,网贷平台上约有200万用户存在多头借贷情况,有50万人在1个月内连续向10余家平台借款。而平台缺乏征信信息,无法识别该类借款人。
2017年底开通的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在尝试补位民间个人征信。通过贷前审批和贷后管理信息的查询,网贷平台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多头借贷等金融欺诈行为,降低经营风险。这也意味着借款人的个人征信不再是空白,这也有助于从根源上防范网贷平台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近日表示,再用1到2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集中“爆破”是优胜劣汰
2016年以前,P2P行业基本处于“无监管、无规则、无门槛”的三无状态,大量平台设立,之后又大量倒闭,造成了一定的金融风险。这一次,P2P问题平台集中“爆破”后,还有多少P2P平台能够存活,他们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
网贷之家资深研究员刘美茹对此依然乐观。“近期P2P平台集中‘爆雷\’,可以视为行业自身优胜劣汰的过程,监管不断从严,会让好平台存活下来,行业的集中度也会随之提升。”她认为,面对小微企业、个人旺盛的融资需求和大众的投资需求,P2P网贷模式今后仍然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此外,P2P借贷依托互联网技术,借贷、投资体验比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更好,未来仍然会得到年轻一代用户的支持。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P2P作为国内实践普惠金融业务的一支重要力量,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扎实推进行业合规整改工作,通过差异化的备案安排,在适当的时候为行业树立一批合规的标杆,也许是治理当前行业问题的有效思路。
7月6日,新华社专门发文点评了P2P网贷行业,文中援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杨东观点称,优胜劣汰是所有行业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它。P2P行业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缩影。相关部门应加快行业整改的工作进度,将符合整改要求的平台做好备案登记,缓解市场紧张情绪,避免行业恐慌。
相关阅读 >>
避开网贷平台陷阱
“只有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的这句话似乎格外适用于当下的网贷行业。
没有风险的,那不能叫金融;但是,数千家网贷平台的数不清的理财产品只告诉你起投金额多少、收益率多少,你怎么判断哪个的风险更小?
所以,了解所投产品是第一步。首先,要了解网贷平台的股东背景。不是要确定网贷平台的股东是“国资”,而是要确认是专业的股东在做专业的事。有些网贷平台就是利用了投资者认为“国资”靠谱、风险更小的心理,给自己披上“国资”背景的外衣,掩盖其违规违法操作的本质。
如果网贷平台的实际控制人、职业经理人有正规金融机构从业经历,核心团队拥有“清北复交”等国内名校、国际名校背景,那么这家网贷平台相对值得信赖。
其次,要了解通过网贷平台把钱借给了谁,借钱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赚取利润从而支付利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意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的确如此。实体企业要获得超过10%的利润绝非易事。所以,网贷平台过高的“返利”都是难以持续、预示风险的。
在目前网贷行业暴露一定风险的时候,尤其要对“活期网贷”保持警惕。有些平台“类活期”产品,比如7天、15天产品,就是网贷早期的“天标”变种。“天标”即以天数为计数单位的投资标的。以前还有“秒标”。这些已被证明是违规产品,借款人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回款,往往是平台自弹自唱,有不少平台趁此跑路。
“活期网贷”让投资人与平台之间是“活期存款”关系,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取,这种情况下必然存在期限错配,如果集中提取就是挤兑,是流动性风险最严重的表现,没有平台可以承受这种压力。
事件思考 >>
P2P平台接连“爆雷”留下的一地鸡毛如何清理
多个P2P平台以高大上形象进入互联网金融圈,最终一地鸡毛,也算殊途同归,并成为“收益率超10个点,就要做好损失本金的准备”这一警示的鲜活注解。
在P2P行业中,虽然不乏认真按照P2P的本意(即个人对个人,点对点),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平台,但限于创始人、从业者素质或股东方的泥沙俱下,囿于与正规金融机构判若云泥的风控措施,同样有大量的P2P平台虚构借款标的以自融,叠加超高额利息从而最终落入庞氏骗局。
这些以基金、资本、投资、咨询、财富冠名的各类P2P公司,给具备一定投资实力但又没有相应金融知识储备的人士,尤其是交水电气费还得去邮局、银行代收柜台排队的老年群体,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顶级地标写字楼+美女业务员,明星代言,知名电视节目冠名,广告深入普通人每一个生活场景,这已经成为某些P2P的标配。和房产中介的“行业壁垒”就是电动车加小西服一样,P2P大量招聘学历可疑、素质堪忧、喜欢自称“做金融”的业务员,对产品投资标的包括股东构成常常一问三不知,却特别喜好在朋友圈刷屏晒富,对收益率赞不绝口,对风险绝口不提。更为过分的是,这类公司善于躲避原一行三会多年来的监管沉淀,打地方金融部门的擦边球,借保理、租赁、小贷等相对容易获得的类金融牌照,用极小部分的真实业务来掩盖绝大部分的庞氏骗局,直至完全失控,高管投案。
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上周正式作出部署,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是重中之重。应当说,以当前百姓的理财知识储备与理财特点喜好,动真格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还有一个长远工作,便是投资者教育的普及。与其事后同情或指责“花样”维权的P2P客户,不如事先有人站出来做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教育有如足球少年队、青年队所做的基础工作,只有当社会理财认知大面积提升之时,才不会那么容易出现上当受骗。客户正因为接触不到正规金融知识,才易被鱼龙混杂的P2P所坑。在骗局多发的市场,特别适合认真的人与公司去做投资者教育这种事情。
(蒋光祥)
(本组稿件综合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金证券等)
新闻推荐
对于中国A股的投资者来说,眼下这段日子有些难熬。受中美经贸摩擦等多种因素影响,去年“白马行情”带来的喜悦早已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