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提取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1%,设立“创新项目基金” 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银行转型
□本报记者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李鹏华
在银行业,金融科技正成为助推转型的核心动能。5月24日,第165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陈昆德表示,招行希望借金融科技实现领先市场的“客户体验”,构建起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招行要真正实现科技敏捷和业务敏捷,以金融科技的理念和方法来推动经营模式转型”。
以市场化激励金融科技创新
“2018年,招商银行按照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1%提取专项资金,设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鼓励全行利用新兴技术进行金融创新,而且不用看短期的投入产出比。”陈昆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其介绍,2017年是招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成立及运作的第一年,当时这只基金的规模是该行上一年度税前利润的1%,2018年招行将基金规模扩大。截至今年3月31日,全行申报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共386个,已完成立项评审进入沙盒验证评估阶段的项目共174个,完成立项的项目预算共9.8亿元。
招行出资设立的专项基金怎样运营?激励机制如何?项目投向如何?
具体来看,“创新项目基金”推行市场化激励机制,项目成功退出后,既可以进入招行的内部业务版块,也可成为子公司市场化运作,同时,招行还为成功退出的项目提供奖金和股权两种激励形式。
从投资方向上看,该基金重点投向三方面:场景布局及生态体系建设、经营模式转变、基础设施。在场景布局及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拓展出行、旅游、医疗、校园、住房等生活场景;在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方面,探索生物识别、AR/VR、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借助新技术转变传统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在提升IT基础设施方面,围绕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领域,不断提升IT基础设施能力。
金融科技深化“轻型”改革
“招行将自己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这是‘轻型银行\’的深化,此前已基本解决了轻资产、轻资本问题,接下来要依靠科技去解决轻管理、轻运营问题。”陈昆德表示,发展金融科技并非从技术本身出发,而是从金融科技的思维和文化先行入手。
据了解,招行的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正在项目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人力资源、法律合规、采购流程、技术支持等方面创新变革,以打造高效的创新孵化机制。
在基础设施方面,招行着力提升IT基础能力,在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加大投入。2017年,招行新建了分布式交易平台,提升互联网账户以及交易的并发规模,目前总体核心账务平台峰值处理能力已达到3.2万笔/秒;初步构建了混合云架构,采用轻量级微服务框架,24%的本行应用已经迁移到云计算架构,数据湖容量达到3.6PB,构建了通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库,消息处理峰值达到141万笔/秒,具备了秒级响应营销和风控的智能化支持能力。
招行董事会还明确提出对金融科技“容忍失败,奖励成功”,同时做到“要钱给钱”“要平台给平台”“要氛围给氛围”。
服务体验比肩互联网公司
“从原来的‘客户\’到‘用户\’,虽仅是一字之差,但背后却是招行‘用户思维\’的养成,及服务边界的扩大。”陈昆德说,下一步,招行将加大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最佳客户体验银行,在金融服务体验上比肩互联网公司。
招行行长田惠宇在年报中提出要“因用户而变,与时光同行”,未来服务不再只停留在网点或线上,而是渗透到各个生活场景,服务内容也随着用户的金融需求自然延伸。
从2016年开始,招行尝试通过总行远程银行中心,借助数字化的渠道直接触达并经营用户,改变以往总、分、支行层层分解经营用户的做法。
“我们一直重视客户体验,也借助金融科技两个APP打造用户体验。”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刘衍波介绍,目前承接招行用户最核心的载体是两大APP,包括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截至4月底,两大APP合计用户数已超过1亿,剔除重复人数,月活用户数已达到5070万,APP满足了用户借钱、存钱、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泛金融生活需求以及社交需求。
陈昆德表示,招行希望“以科技敏捷带动业务敏捷”,除创新机制建设外,还着力在基础设施、IT与业务融合、人才结构转型等方面对标金融科技企业。
新闻推荐
上证综指6月19日下跌3.78%,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金融市场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天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