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独角兽企业:过度追求速度与规模无益于创新创业
独角兽企业出现速度越来越快,在估值成长上也有加速趋势
“独角兽热吗?热,真的很热,热得我都有点心慌。”下午2点半,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亚望京中心的办公室,优信创始人戴琨用10分钟就吃完了午餐盒饭。
尽管优信已是估值约30亿美元的“独角兽”,但戴琨不敢懈怠。瓜子、大搜车、车猫……身旁的“后来者”如雨后春笋争相冒尖,而且这些创业不足10年的项目,估值均超10亿美元,因而都被资本赋予了“独角兽”的光环。
毫无疑问,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型企业创业热。根据德勤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252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有98家,居全球第二。而7年前,中国还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
在数量激增的同时,独角兽企业成长的速度同样惊人。“快”,成为当下“独角兽热”中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独角兽企业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估值成长上也有加速趋势。过去,一个项目可能10年才能达到10亿美元估值,现在可能三四年就达到了。”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回忆,2006年,天使投资人只要花不到10万美元就可以拿下一个优质创业项目10%的股权,而今天,这个价码涨到了200万至300万美元。
“快”,带来超越上市的融资便利。“在一级市场上,独角兽企业估值增长的速度,已经快于通过上市达到相应估值的速度,很多独角兽公司的估值可能远远超过不少上市公司的估值。”王强说。
“快”的背后是资本巨浪的涌入。在第一批“80后”创业者、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燃看来,今天的创业者太幸福了。“十几年前,创业方向很窄,50万元就能参与天使轮投资。而现在,稍成熟的项目,天使轮融资就能高达3000万元。若是看估值,10年前中国所有创业项目的估值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如现在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高。”
“快”,也催生了一些泡沫。SK中国区总裁吴作义分析,国际上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PE)普遍估值在7—8倍,8—9倍就很高了,而国内现在基本上PE估值都达20倍,一些热门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可能会更高,这相当于把未来二三十年的预期收入都折现到今天。
以估值论英雄,过度追求速度与规模,无益于创新创业
独角兽企业快速衰败的案例并非罕见。“从美国主板这一两年的数据看,独角兽企业消失的速度与成长的速度一样,都是前所未有的快。”王强说。
有的独角兽企业半路偃旗息鼓。获得过7轮融资、身价一度高达30亿美元的凡客诚品,在经历库存积压、供应链断裂等风波后,最终真的沦为了“平凡的过客”。
有的独角兽企业上市后,市值反而迅速缩水。如今市值仅剩1/10的乐视网,不仅官司缠身,更引发了全社会对“PPT(幻灯片)创业”的反思。
今年1月,创业项目大鱼旅行被独角兽企业途家收购后,姚娜正在孵化她的第四个创业项目“摩尔妈妈”。姚娜说:“参与的创投项目越快实现高估值越成功,估值越高越成功,这种投资逻辑不值得提倡。因为照此逻辑,独角兽企业最后比拼的就不是创新与经营能力,而是融资能力。创业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多数精力用于拿着漂亮的PPT到处参加论坛、泡饭局、搞融资,哪儿有精力去打磨和提升项目本身?”
不少创业者反映,一些独角兽企业确实产生了消极的示范效应。投资方与创业者相互抬轿子,快速抬高估值后套利退出,而创新成果反而是速食品,没什么太好的营养。例如,某互联网房屋租赁企业,在18个月内就完成了5轮融资,估值在一年半内快速突破10亿美元,却最终不得不回到广开门店、提高佣金的行业老路。
这种背离商业本质、过度关注估值的做法,会让一些人把对独角兽企业的投资变成一场“豪赌”。投资圈有一种“赛道论”颇为流行,即投资人无需相马,只要给所有赛道的马都押注,总有一匹是赢家。
从网约车到母婴电商平台,再到互联网金融,红包大战一直源源不断;从电商平台到二手车交易平台,再到英语在线教育,广告大战此起彼伏……类似非常规的“烧钱”,即便迅速“吸粉”也难以为继,更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其中,20多个共享单车项目的陨落,就是典型例证。
“不通过改进技术、提升服务与完善商业模式来关心用户价值、解决市场痛点,而是融资后就砸钱投广告、买流量,以支撑销售数据,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高估值,这种打激素催肥的“独角兽”,块头再大也是虚胖。”姚娜说。
“中国企业创新常出现“羊群效应”,即创新的同质化严重,这在“独角兽热”中也不罕见。比如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搞整车的创新企业只有特斯拉,其它创新型企业会主动做配套。而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多达230家,扎堆现象明显。”吴作义说。
“以估值论英雄”也不利于初创企业健康发展。独角兽企业的投资人,不仅有独立的私募基金,还有超级公司。这些超级公司借助收购补足短板,也有的借收购打压、封藏会对自己造成商业冲击的潜在对手,而被收购的独角兽企业,在将公司决策权让渡于资本的同时,也往往会失去创新的主动权。
保护创新的多样性很重要,资本市场应当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
对于独角兽企业估值的争议,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估值的水分很大。一定要在细分市场上有领导地位,创业团队强,业务可延展性强,这些才是成为独角兽企业的必要条件。”高燃说。
在王强看来,单纯的资本堆积不出独角兽企业,非理性估值也是存在的,但对于这一现象要辩证看待。
“大量资本涌入,催生了更多新技术、新产业,让用户受益,而资本市场的无形之手也会加速优胜劣汰,留下坚强的生命体,让劣质企业最终消失,让那些资本逻辑不清晰的投资者损失,这对于培育市场是无害的。”王强说,从做大创新创业基数的角度讲,资本垂青独角兽企业是有价值的。“就像足球事业一样,踢球的人多了,才能更好地选拔出优秀选手,否则就只能“矬子里拔将军”。”
面对来势汹汹的资本大潮,创业者、投资人如何守住初心?
——企业创业之路,既要谋求快迭代,也要学会慢思考。
“市场在逼着你快速试错,尽早找到稳定而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并从数据上有所体现。这个过程,你不能走捷径,因为阳关大道总是连着阳关大道,而羊肠小路的尽头有可能是断崖。”戴琨说。当一家企业从草根变成“独角兽”,要从杀出一条血路的“莽汉思维”,变成去考量“怎样做时间的朋友”。
——企业体量之选,既呼唤“大而壮”,也鼓励“小而美”。
“很多创业项目,估值可能并不高,但非常精致,把细分领域的某个痛点解决到了极致,是真正用工匠精神在创业,这才能为百年老店打好地基。”姚娜说,“大家如果都追求快速扩张,怎么可能有高质量创新呢?”平安好医生董事长王涛也认为,独角兽企业如何做到量质齐升,应成为业界未来关注的重点。
——社会创新好生态,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
“最好的创新环境一定是形成多样性的生态,让不同业态在市场中彼此协力。”姚娜认为,草根创业者资源有限,市场抗压能力更强,“这是草根创业最好的年代。让更多草根创业者获得资源,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才会更强。”
找钢网创始人王东认为,初创企业被大平台、大企业收购,对个体而言是一条不错的退出路径,但对社会创新生态的多样性会有影响。而要保持多样性,就要疏浚资本市场的通路。一些发达国家多年来保持着创新的多样性与活跃度,这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道通路畅,新经济企业容易被认可。
王强认为,资本市场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独角兽企业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孵化更多的独角兽企业成长,要“为灰姑娘送水晶鞋”,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原题为《独角兽企业,不要虚胖要少壮》)
新闻推荐
辛辣点评北京冯海宁6月1日,湖南省耒阳市一名在职干部公开反映5月份工资未发放。6月9日,耒阳市财政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