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A股面临资金面“熔断”危机

金融投资报 2018-06-01 01:10 大字
观点

■ 刘柯

上证指数逼近3000点,今年前五个月A股的惨状比前两年尤甚,多重利空因素叠加让A股成为不折不扣的弃儿。

资金面的“熔断”已经愈演愈烈,这是一个不好解释的现象。理论上讲中国确实不缺钱,现在的M2加上银行表外理财资金有近200万亿,是十年前的20倍。但这200万亿大多还是在房地产市场里,中国按现有统计房价计算的房地产总值是600万亿以上,夸张到宇宙无敌。而现在还不敢硬性刺破这个泡沫,因为房地产产业链太长影响太大,只能以时间换空间,简而言之就是“冰封”,就是“固化”,要想资本市场来分享这些流动性,几乎是不可能的。房地产的泡沫虽然难以刺破,但其它领域的流动性就被严格监管扼制,特别是比较好监管的资本市场,在“不制造新的泡沫”的指导思想之下,热钱几乎断了进入股市的念想,因为只有上涨才可能产生泡沫。但不上涨又难以赚钱,这又让趋利性强的流动性不愿意进入A股,主观与客观双杀。

资本市场流动性“熔断”后的恶劣影响是什么,是整个二级市场弥漫着“缺钱”效应。上市公司股价不再按估值计算而是按资金承接意愿计算(参看新三板),增发再融资胎死腹中,企业发债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股东实控人抵押股权被强平。由此导致的直接体现就是整个市场换手率降到冰点,不折不扣的大熊市,遥遥无期。

现在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影响,和当年千股跌停的“熔断”已经非常接近了,只不过当时是几天时间筹码突然涌出造成短期承接不足,现在是温水煮青蛙绵绵不断的筹码将流动性像海绵一样慢慢吸干,但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

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链条式影响的具体表象。

很多上市公司面临的危机,不是经营危机而是债务危机,是长期高负债经营的惯性思维下突然出现的流动性危机,比如一家企业靠50%以上的负债率能获得30%的净资产收益率,这本身是不错的,而且这种算是正常经营的企业实控人大股东还可以享受股权抵押带来的现金流。突然一夜之间这种模式被颠覆了,由于监管强制去杠杆,资本市场出现流动性窒息,股价跌跌不休,公司商誉信用直线下降,抵押股权频触红线,股权被强平,股价闪崩,商誉信用再下降,连企业债都发不出去,银行也开始收紧贷款甚至催还贷款,企业负债率直线上升,现金流直线下降,财务成本上升与累积债务风险共同爆发,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监管层一直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是不能制造新的风险。但现在看来,资本市场似乎难以完全割裂“控制风险”与“新增风险”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新增风险”的隐患越来越大,必须加以重视。为什么上市公司和很多企业负债率高,这是有客观原因的,M2这么庞大,银行的信贷压力那么大,最终的直接体现就是整个社会奇高的负债率和以高负债为荣的经营思维惯性,哪个大企业大集团不是靠着借贷摧城拔寨的,哪个是靠自己每年的利润滚动发展而不要一分钱信贷的,几乎没有,以前评价那是落后的思维,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思维,是非市场经济发展的思维。现在看来,越保守的越活得久,但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世事难料。

新闻推荐

银保监会就外资保险管理细则征求意见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

  为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加快完善外资保险公司相关监管制度,银保监会正在对《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