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市公司六大顽疾开个“药方”
□莫 非(知名财经评论员)
近日,上交所对500多家上市公司的2017年度年报进行了“全面体检”式的重点审核,并针对问题公司“刨根问底”。在本次“体检”中,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三高”并购后遗症凸显、部分公司风险相对集中,有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有的基本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沦为“僵尸企业”或壳公司等六大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监管当局和市场参与各方的高度关注(5月21日新华社)。
此次新华社披露沪市上市公司的六大问题,其实就是我国上市公司多年来存在的顽疾,焦点在监管当局掀起严监管风暴之下,上市公司对这些顽疾依然下不了决心进行全面、彻底铲除,多少让人有点失望。
当下,发展和繁荣我国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对此,监管当局在对待上市公司的监管中通常大开绿灯,责罚不够、呵护有加,对一些上市公司的小问题也总是以批评教育与引导为主,进行严厉处罚的不多,仅近两年才对资本市场的“金融大鳄”开刀,震慑力不够。正是在这种监管思维与监管环境下,资本市场发展有点操之过急,监管尺度放得过松,比如对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三高”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上把关不严,让一些不合格的上市公司轻松过关,以至并购重组之后出现业绩难以完成、商誉面临巨额减值风险、标的资产经营质量堪忧等严重问题。而且,对长期亏损、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公司”或“僵尸企业”正常的市场退出机制一直没有建立,以至我国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环境无法形成。此外,对年报业绩造假、出具非标意见、公司股东关联交易、违背会计准则违规进行财务处理等问题,惩处不到位,使其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等等。这一切都应是沪市公司体检发现六大问题的根本症源之所在。
为此,沪市公司体检暴露出的六大问题值得监管当局及市场各方全面、彻底、深刻的反思:首先,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前提是法治市场,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资本市场就会呈现不健康状态,各种市场乱象就难以根绝。因而,目前我国应加紧《证券法》及相关配套法律规范的修订和完善,为净化资本市场环境和督促上市公司树立法治意识和自律意识提供巨大推力。其次,资本市场“风清气正”需用重典,对目前上市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违法成本,增强监管震慑力,形成上市公司怕违规违法和不敢违规违法的市场环境。对胆敢以身试法的上市公司要处罚得让其心惊肉跳和“倾家荡产”,直至直接摘掉上市公司的帽子。唯有如此,上市公司才能下决心痛改前非,资本市场也才会真正风平浪静。再次,监管资本市场需建立立体社会监管体系,动员全社会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将上市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置于群众的“雪亮眼睛”之中。可考虑由监管部门牵头聘请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有研究的资深专家,社会团体组织组建社会监管体系,对上市公司经营动态、信息披露等进行及时反馈,为资本市场监管当局提供准确的监管信息,提高对上市公司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上市公司有可能存在的违规违法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规范约束上市公司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今年债券市场的违约潮让机构投资者们观望,债券发行遇冷。5月21日,PPP明星企业东方园林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公开发行不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