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市场出现以公司名义“曲线购房”

南国早报 2018-05-15 16:24 大字

曲线购房受到市场关注。资料图片

[ 新闻延伸 ]

李静,某上海小企业主,爱好理财。在房价高涨的当下,上海房产便是其眼中的热门投资项目。不过,在上海,她属于限购人群。近日,李静从网上看到,以公司名义买房,可绕开限购。

注册一家空壳公司→用名下其他公司为空壳公司做担保→空壳公司从银行获得一笔授信→全款买房。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上述四步绕过限购“曲线买房”并非“天方夜谭”,这种方式已有成功案例。

1

“曲线购房”大行其道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不断升级,但大家都在想尽办法“曲线购房”。其中,以公司名义购房是近期常用的手段之一。

记者注意到,最近以公司名义买房的现象似乎变得常见起来,而且受到公司客户关注的项目多为高端项目。如近期刚完成摇号排序的上海某知名高端物业项目,根据上海公证协会网站披露的公开信息,摇号排序共计385组,其中公司客户竟然占到了55%。

“公司购房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绕过限购的管控,是当前限购中的一个漏洞,对于类似的做法,显然也被当前很多购房者所利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目前很多城市出台了针对个人的限购令,但对公司购房基本都没有太大限制,上海也一样。目前上海的限购政策针对公司买房采取了“宽进严出”的做法。除个体工商户之外,中国公民注册在中国境内的公司均有资格在上海购买商品住宅,只是购买之后3年内不能转让。

2

公司买房有了“进阶版”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公司名义买房虽可绕开限购,但通过这种方式买房需要一次性付全款,且买主购买房产后每年都需要缴纳高额的税费,转让房产时还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

考虑到后期处理房产的复杂性,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现在以公司名义买房还有了“进阶版”。

具体路径如上述李静所述,即先建立一个空壳公司,将自身定为法定代表人;接着用另一家已存续的公司给空壳公司担保,并证明还款来源,然后这家空壳公司便可从银行获得一笔授信,用以全款买房。

在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记者了解到,以公司名义买房,房子就是公司的固定资产。若以存续已久且有正常经营业务的公司名义购房,虽然可以避开限购,但是会有资产混同、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不分的风险,给后续资产转让、出售带来许多麻烦。与此同时,在房产转让时,如果将房产转到个人名义的话,费用会相对较高。而以空壳公司的名义买房,在转让时,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节省部分税费。

3

警惕合规风险

虽有成功案例,但多位银行业人士均告诉记者,由于银行审核企业贷款资质时,需要看企业流水,所以正常情况下并不会给空壳公司放贷。

那么,这种操作合规吗?交通银行首席银行分析师许文兵表示,在日常监管中,监管部门会查贷款公司流水以及贷款资金流向,如果以其他理由贷取的款项最终被用于购买商业住房,将会有合规风险。

许文兵进一步强调,部分购房者在通过房地产商或中介,以空壳公司购买房产时,房地产商或中介或许会对壳公司进行虚假包装,以便顺利从银行贷款。而这种情况下,银行若是放贷,可能也会落下“审查不严”的“罪名”。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严查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股市,不少银行都因为“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贷款三查制度不到位”等原因屡屡被罚。而今年,监管力度丝毫不减,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十余张罚单涉及房贷业务。

此外,还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监管部门还严查信用卡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现象,开起罚单也是毫不手软。

“部分公司购房行为隐含炒房目的。针对以公司名义购房,预计接下来会有各类新的政策出台,进而也会影响此类群体的实际置业计划。”严跃进表示。

实际上,监管方面已经注意到此类风险。沪上某银行风控部人士告诉记者,近期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正进驻其所在银行逐笔“清查”这类贷款合同。

据《国际金融报》

新闻推荐

穆迪:地方政府实际支出需求与收入来源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穆迪近日发布报告《支出需求与融资能力的缺口仍将对中国地方政府信用状况造成压力》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的实际支出需求与收入来源之间存在较大缺口。支出需求何在?穆迪认为,地方政府迄今仍然需要依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