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新规落地 理财市场何去何从?

南国早报 2018-04-18 16:29 大字

理财聚焦 中信银行特约栏目

理财有风险 选择须谨慎

南国早报记者 蓝克义

上个月末,对理财市场影响甚大的资管新规正式获得通过。在新的“游戏规则”下,将打破“刚兑”告别“预期”,非保本理财产品则将从预期收益型逐渐转向真正意义上的净值化产品,而短期理财也将逐步消失。面对多变的市场,二季度投资理财将何去何从?

短期理财将逐步消失

3月底通过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也就是通常俗称的资管新规将发布实施。新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而保本理财其实就是商业银行表内理财业务,表内理财业务也是表内资产管理业务,未来保本理财可能要消失。同时,新规中表示:“要规范资金池,禁止期限错配”,封闭式产品,封闭期将不得低于90天。

记者了解发现,实际上从今年年初开始,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城商行和股份行,非保本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无论期限长短,已经全线超过5%。国有大行发行的非保本产品只要期限在3个月之上,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已超过5%。从第三方市场数据来看,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目前成市场主流。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后,银行理财将成为净值化产品,非保本理财产品也纳入资管,均实行净值管理,理财不能以资金池形式运作后,错配和刚兑将成为过去,短期理财也会逐步消失。未来客户理财将向结构化存款和管理能力强的基金行业转移。

净值型产品仍是“非主流”

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大可能有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那么,目前市面上净值型产品表现如何?

就市面目前发行的情况看,净值型理财产品仍是“非主流”。如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相较于同行而言比较多,但总共也仅有8款产品,而大部分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普遍在2~4款,也有部分银行目前没有发行该类产品。

“未来产品收益波动显著上升后,预计存量客户会出现分层: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会做一般存款及结构化存款等保本性金融工具,或是选择货币型产品进行投资;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将在理财、公募基金、券商公募类等产品中重新分配。”一位国有银行理财经理分析称,对私人银行客户,虽然新规下未受太大限制,但预期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真实风险显著抬升将会压低理财产品的夏普比率,投资性价比显著下降,部分资金或将直接流向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市场。

未来收益率或稳中有升

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银行理财收益率一直处于上行通道。随着2018年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紧”声渐起,国内公开市场利率仍有跟随上调的压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大幅度下降的概率不大。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投资不妨盯“远”点,未来一段时间稳中有升的概率较大。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4月份上半月,资金面将以平稳偏松为主,进入4月中旬后,税款征收入库对流动性会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二季度地方债供给节奏可能加快,进一步加快财政存款增长。预计4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可能会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新闻推荐

广东银监局局长王占峰接任中国华融党委书记 李欣任总裁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02799.HK)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次日上午,中国华融迎来了新的掌舵人。4月18日,澎湃新闻获悉,原广东银监局局长王占峰已接替赖小民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