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连续12个月低于2% 专家称央行短期加息可能性低
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物价数据:1月份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是CPI连续12个月低于2%。多位专家分析,这表明通胀总体平稳,全年增速可控,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
从主要类别的价格变动情况来看,食品价格下降为主要因素。1月份,食品价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其中,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5.8%和10.6%,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6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2018年通胀中枢应该在2.4%-2.5%,主要影响今年CPI的因素的食品价格中,猪肉价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目前很难下一个定论。”
不过,从1月份数据来看,猪肉价格下降10.6%,并未出现此前市场预期的“猪周期”(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多位专家认为,这表明通胀总体平稳,全年增速可控。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月份蔬菜价格因天气走高未来将恢复正常,猪肉价格没有趋势性上行,原油价格已经出现趋势性回落,医疗改革非食品价格冲击已过,PPI趋势性回落,均支持2018年不可能出现高通胀。
花长春进一步分析,今年2月份是非常关键的时刻,可以观察今年通胀到底怎么样。如果2月份CPI通胀预期到2.5%,那么全年的通胀不会很高,大概是2.2%、2.3%;如果2月份到2.8%,甚至到3%,那么全年通胀是2.5%,甚至2.5%以上。
在此不确定下,部分市场人士对2月份CPI超预期上行有所担忧。加之美国央行缩表、加息的情况下,市场对中国央行加息预期升温。但结合多位专家的观点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中国央行加息(存贷款基准利率)需要一定的必要条件,尤其是经济过热,通胀超过3%或者资产泡沫比较严重。另外,货币政策一般是滞后的,很少时候进行前瞻性操作的,这个是全球现象。因此,中国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需要通胀连续数月超过3%,而当下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存贷款基准利率变动的概率小。我们认为2018年货币政策仍以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定向降准组合为主。”花长春说。
央行参事盛松成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称,近期没必要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盛松成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虽然面对美国缩表、加息、税改等多重外部环境的变化,但预计201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将不紧不松,“以不变应万变”。
盛松成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频繁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与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尽可能保持基准利率的稳定,让银行自主选择浮动幅度和比例,自主定价。”
新闻推荐
2017年12月14日,上海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举行,发布《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文创五十条),提出将上海打造成“全球电竞之都”的重要目标,其中上海作为电竞赛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