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就像现金收到假钱移动支付也会遭遇“信任危机”

临沂日报 2018-01-19 10:53 大字

据新华社贵阳1月18日电 移动支付、无现金的生活方式加速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大街小巷,卖炒板栗的、卖煎饼的、卖水果的……在售卖各式各样东西的商摊前,几乎都能找到移动支付的二维码。可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顺应潮流、开通移动支付的商家,却在遭遇一次次“假付款”“零付款”后,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

采访中,不少商家表示,开通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是为适应新支付模式大趋势,满足消费者需求。“现在很多人都不揣现金,如果不能用手机支付,人家直接转身就不买了。”“主要还是为方便年轻人吧。”但商家坦言,其实更愿意收现金。“有的顾客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喜欢‘钻空子\’,支付到最后一步的时候故意不输密码,说一声‘我付了\’,拎着东西就走了。”“有的顾客‘鬼精灵\’,把手机上过期了的支付截图给你看。”

“其实,就像收现金的时候会收到假钱,手机支付也存在这样那样的情况,但对于顾客和我们商家来说,的确是更方便了。”贵阳街角一家彩票投注站的老板说。

专家表示,随着移动支付全面普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它便利了消费者的生活,也拓宽了商家的经营空间。而新的支付模式,需要构建新的商业信任关系。

据工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0月,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超过81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之首。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真正享受“一部手机行天下”的便利。而面对日益庞大的移动支付市场,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规范必不可少。专家表示,制度是市场规范化运作的“硬件配置”,顾客、商户等市场参与主体是确保整个市场有序的“软性力量”,在移动支付诚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硬件配置”和“软性力量”缺一不可。

2017年12月央行正式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了《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文件从支付限额、持证上岗、信息安全和商户管理等方面对移动支付市场进行规范,今年4月将正式开始实行。

新闻推荐

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 环比上升6.5%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张萌刘慧)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55.6,环比上升6.5%。调查结果表明,投资者对国内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的信心有所上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