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枚和字币终于来了书法艺术与“和”文化的完美融合
□记者 耿昭
这几天,许多钱币收藏者充满期待。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7年12月13日发行“和”字书法———楷书普通纪念币(也称和字币)一枚。这是和字系列的第五枚纪念币,有的藏友已经盼了很多年。
和字币为什么如此受关注呢?因为它把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内涵深远的“和”字完美融合在了方寸之间。
第五枚和字币的正反面□来源于央行官网
纪念币上的“和”文化
“我们常说以和为贵,它的寓意很好。”一位藏友说,这枚纪念币背面的主景图案为“和”字。这个字有“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它所代表的是我国深远的“和”文化。
其实,“和”的观念产生很早,从音乐的和,到人际关系的和,到国家政事的和,逐步深化。
西周末年,伯阳父(也称史伯)第一个对“和”进行理论提升。他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他指出西周将灭,就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去直言进谏的正人,而信与自己苟同的小人。他第一次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以他平他”,是以相异和相关为前提的,相异的事物相互协调并进,就能发展;“以同裨同”则是以相同的事物叠加,其结果只能是窒息生机(《国语·郑语》)。
著名的齐国大臣晏婴进一步解释了伯阳父的思想。有一次,齐侯对他说:“唯据与我和。”“据”指的是齐侯侍臣,姓梁,名丘据。晏婴说:“梁丘据不过是求‘同\’而已,哪里谈得上‘和\’呢?”齐侯问:“‘和\’与‘同\’难道还有什么不一样吗?”这引出晏婴的一大篇议论,他认为“不同”是事物组成和发展的最根本的条件。例如做菜,油盐酱醋必须“不同”,才能成其为菜肴;音乐,必须有“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等“不同”,才能“相济相成”。晏婴说,像梁丘据那样的人,你说对,他也说对,你说不对,他也说不对,有什么用呢?(《左传·昭公二十年》)
而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更为大家所熟知。说的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论语·子路》)。
“和”文化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和而不同”甚至被应用到处理国际关系当中。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这枚纪念币,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与智慧的缩影。
纪念币上的书法艺术
新发行的和字币,“和”字是楷书书法,前四枚则分别是篆书、隶书、行书、草书。五枚和字币,代表着五种书法,这也是众多藏友翘首以盼想要集齐的一个原因。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传统文化的掌纹和血脉,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与“和”文化密切相关。有人说,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一点一画,互相牵制,互为生发,彼此衬托;一字一行,小大参错,牝牡相衔,彼此渲染,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在纪念币的方寸之间,以书法来表达“和”文化,没有比这更相得益彰的搭配了!
资料图片?前四枚和字币
纪念币上的隐形“和”字
除了所包含的文化意味,新发行的和字币制作也很精美。
它的正面主景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缘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刊面额“伍圆”及年号“2017”;背面主景图案为“和”字的楷书书法,衬景图案为书法的飞白,内缘右上方刊“和”字五种书法体。直径为30毫米,材质为黄色铜合金,有藏友在朋友圈晒照并评论说:“看着金灿灿的,非常漂亮。”
在防伪方面,硬币边缘分布有交替排列的全齿与半齿。位于硬币背面飞白的左上方,倾斜适当角度,可观察到“和”字。
“从2009年发行第一枚开始,就一直盼着能集齐,现在终于如愿。”一位藏友说,前四枚和字币的币值为12元(第一、第二枚为1元,第三、第四枚为5元),收藏市场的价格已经达到260元左右。尤其是第一枚,更是达到100元左右。“这次的发行数量很大,有2.5亿枚,涨价的空间不大,但普通玩家更容易得到,适合个人收藏把玩。”
隐形图文□来源于央行官网
新闻推荐
距离年终投资收官仅剩下10个交易日,基金年终排名将迎来最后的决战。目前来看,排名领先的基金业绩差距甚微,可谓“贴身肉搏”。而近期机构投资者“抱团”的白马股筹码松动导致调整幅度明显,加上年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