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送礼重出江湖 银行再战年终揽储
东方IC供图
拉存款难对于银行而言是个老话题,伴随年关将至,为了拉存款,银行的员工们又开始上演“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的繁忙景象。记者近期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存款利率上浮、大额存单利率上浮甚至存款送礼等戏码纷纷上演……2017年的“年终揽储大战”再次如约而至。
使出浑身解数拉存款
“存1万送清洁用品、存3万送油或者米、存5万送油米套装、存10万送床品四件套”,这是记者在某国有银行上海一家支行营业大厅看到的张贴信息,旁边还堆满了油、米等礼品,吸引了不少老年客户。
除了送礼,直接提高利息显得更为“实在”。记者在上海银行一家支行的门口看到了一个偌大的宣传牌,上面写道,“即日起凡在网点柜面存入1年期定期存款,金额3万及以上,利率给予50%上浮,上浮后为2.25%。”
目前,央行执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为:活期利率0.35%,三个月期利率1.1%,六个月期利率1.3%,一年期利率1.5%,两年期利率2.1%,三年期利率2.75%。
除了存款,大额存单也成为银行年底揽储的筹码。记者看到除了送礼品外,部分银行对大额存单客户还给予利率上浮40%。
“存款利率上浮、存款送礼这些招数我们也用,但年底压力实在太大,为了冲量我们现在是直接存款送钱。”一家村镇银行的员工小陈告诉记者,存1万元一年定期的话,除了利息还额外给客户50元。“这是把我们自己的绩效掏出来给客户的,没办法,不这么办拉不来存款。我刚刚拉了一个客户去别的银行提了10万元到我们行存上,我额外给了他500元。如果我不给他这个额外的实惠,人家才不会来我们行存款呢。”
揽储压力缘何大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四大行存款新增4.8万亿元,同比少增1万亿元;8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存款新增仅2182亿元,同比少增7000亿余元;7家上市城商行存款新增4136亿元,同比少增近2700亿元;只有5家上市农商行存款增幅多于去年。
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总经理白岩表示,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同业和投资业务的管理,要求同业负债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保持1/3以下。市场资金价格提升以及货基新政推出,导致很多机构减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吸收,表外的理财产品被纳入考核,因此规模增长受到一定限制。表内的理财产品受到风险计提的影响,本身规模也很有限。这些均加剧了今年年末银行揽储压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指出,从近年金融机构整体存款余额看,基本保持低速增长,2017年存款增速更是下滑至9%左右。从银行存款结构看,2017年开始,个人和企业存款同比增速下降明显,而同业存款和政府存款同比增速呈上升趋势。
监管规则难破行业潜规则
早在2014年9月,银监会、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就规定,商业银行应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评管理,合理分解考评任务,从根源上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不得设定单纯以存款市场份额或排名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
《通知》还强调,商业银行不得采取“高息揽储吸储”“非法返利吸存(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或“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金中介吸收存款)”等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但现实情况是,送礼甚至额外“送钱”这些变相提高存款收益的行为,已经成为银行员工揽储不成文的潜规则。
“行长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到年底,不休假了。让我们联系自己的大客户,挨个打电话或者直接上门拜访,要看好自己的存款别被其他银行抢走。”一位银行员工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要考核季度新增存款量,还要考核日均存款量。
可见,在银行仍然依靠息差的盈利模式下,揽储这种现象短时恐怕难以消失。据《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15日,已有1274家上市公司公布年内业绩预告,其中347家业绩预增,三季度末,基金重仓持有了其中204家。值得注意的是,有17家业绩预告净利润增幅超过5倍,而基金重仓股占据9个席位,占比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