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为什么“行”

柳州日报 2017-11-15 09:03 大字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作为《巴黎协定》的倡导者、维护者和实施者,中国所采取的行动成效显著,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中国为什么“行”?正在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与会多国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德国环境部长芭芭拉·亨德里克斯表示,过去五年,中国把投资发展的重点更多转移到可再生能源领域,同时对燃煤发电作出限制。“这说明,中国正处在极好的发展道路上,德国对此非常敬佩。”

据世界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国和投资国。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曾指出,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1%,超过经合组织的总增量。

亨德里克斯说,中国在不久前召开的十九大上,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制定了充满雄心的目标,“我确信,中国有技术、也有资金实现这些目标”。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政策顾问迪伦·默里则认为,中国正在为实现碳排放达峰的目标采取切实措施。默里说:“无论是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还是减少上路燃油车的数量,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努力。”

中国是最早通过立法程序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别方案的国家之一。早在2015年中国就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此外,中国还于今年9月初启动了传统能源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奥特马尔·埃登霍费尔表示,对中国兑现作出的承诺充满信心。“尽管制定和推行环保目标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但中国向来在国际社会信守承诺,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碳强度累计下降20%,超额完成先前确定的17%的目标;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提前实现到2020年增加森林蓄积量的目标。

“这些进展彰显了我国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在本次大会开幕讲话中指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前所未有”。据中国气候代表团谈判代表介绍,中国代表团围绕本次大会重点议题共准备了5份提案,另外中国还担任了发展中国家协调员,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在中国角的边会活动上,中国积极展示并交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秘书长康斯坦策·豪格说:“我们正在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展开合作,他们都在对标中国,看如何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维持经济增长,并收获由此带来的潜在益处,如洁净的空气。”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6日开幕,将就《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展开进一步商讨,预计将持续至17日。

(据新华社德国波恩11月13日电)

新闻推荐

民航局印发民航业信用管理办法:失信记录同步至相关信用系统

中国民航局网站11月14日消息,为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加强民航行业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