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监管部门加码严控消费贷款流向 深圳多家银行停发

南国早报 2017-10-18 01:20 大字

消费贷资金严禁进入楼市。 新财图

对于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其他领域,各地银监部门的监管正在不断加码。记者近日发现,随着个人消费贷款查得严、额度有所收缩,多家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相较上半年也已悄然上调。以上半年力推线上消费贷产品的某中型银行为例,数月前还曾给出折合年化利率在7%左右的消费贷产品,目前同一产品当期年化利率已经接近10%

1

深圳多家银行称早已不做消费贷

记者走访深圳多家银行后了解到,不少银行早已收紧了消费贷,多数银行的举措甚至要严于当前监管要求。

“我们目前只给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的人士做消费贷,一般企业员工是不放贷的。”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一家民生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网点的工作人员均称,消费贷已经不做了,建议记者在其直销银行等线上申请其他名义的信用贷款,随借随还。但纯信用贷款额度不高,以深圳的房价来看,这类小额信贷流入楼市的可能性并不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强监管之下的消费贷漏洞虽然遭遇封堵,但是类似“经营贷”等其他名义的贷款同样存在进入楼市的可能。在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营业网点里,该行工作人员在告知记者暂停消费贷之后,又建议记者说,如果有注册满两年的公司,可以申请该行的“经营贷”。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企业或个体户用经营贷款买房以满足经营需求无可厚非,但是银行对企业资质的审核仅为注册满两年即可,无疑为炒房客提供了“钻空子”的可能性。

2

贷一万都需提供消费凭证

从基层操作来看,不少银行都加码了贷后资金流向管控力度。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分管个金业务人士称,对于消费信贷余额达到20万元的客户,该行近期正逐一要求提交资金用途“证明材料”。

何为“证明材料”?“可以是消费的发票或收据、转账凭证、合同、发货单之类。”该人士说。

此外,福州某银行相关业务人士表示,该行和一些他观察到的银行同业,也开始加强消费贷的贷前贷后监管,即便客户已经办理成功消费贷,贷后若该行管控发现资金流向与申请所述不符,特别是流向重点监管领域,该行会立即要求收回贷款。

上述还是个贷部门的操作办法。在信用卡业务中,有银行对于某些个人消费分期产品的存量贷款亦要求查验真实资金流向。

一名使用了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贷款产品的借款人,向记者展示了一条他收到的来自银行的信息。信息显示,其被要求在2017年12月31日前向该行上传相关消费凭证。该行称,这一做法的原因是要“持续追踪资金使用情况”。

记者采访了多名办理此贷款的客户,他们均表示在近期已经收到这条短信。这些客户分期贷款金额大小不等,受访者中贷款最少的仅为1万元。

此外,部分银行还对信用卡在房地产类商户消费时进行了额度限制。

福建的一些银行还将消费贷产品的自助提款额度由30万元降为20万元。

3

监管层三招治理

近期多地银监局下发通知,要求辖区内银行开展自查,要求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并对某些违规银行开出了罚单。

据相关媒体援引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观点称,目前主要有三种监管方法:

一是开展风险排查。上述多地银行对消费信贷资金流向排查就是一例。此外还包括,北京银监局要求重点关注借款人或其配偶短期内办理多笔业务、贷款发放后资金迅速回流、收入证明金额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等风险特征的贷款业务。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比如广东银监局明确要求原则上不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

三是加大监管问责。江苏、上海、福建、重庆等地银监局针对消费贷款用于个人购房首付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督促整改落实,部分银行也对违规挪用资金做了收回处理。综合《投资者报》、一财报道

新闻推荐

证券日报头版评论: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股市有望借势腾飞

中国经济的超预期表现令中外投资者“刮目相看”。10月15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发布的《2017年9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调查分析报告》显示,9月份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58.1,同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