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启动消费贷再筛查程序 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领域
8月底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金融管理部门掀起了新一轮对楼市资金加杠杆的严查。多地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分行相继发文,要求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家银行开始向近期办理过消费贷的部分客户发送通知,要求其“补交消费用途证明材料”
1
不符合条件者需提前还款
针对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近期多地监管部门重拳整治,开始启动再筛查程序。
近日,北京市民杨浦收到了一条来自银行的信息,要求他于9月底前,将此前在该行办理的信用卡现金贷款的资金消费凭证上传至指定系统,并告知如果发现其将贷款用于购房等投资领域,或未上传任何证明信息,银行将把这笔原本为三年期的消费贷款余额一次性计入信用卡账户。这意味着,如果没有通过银行的筛查,杨浦近期须集中还清剩余的近30万元。
据了解,目前北京多家银行要求贷款20万元以上额度的客户补交材料。多家股份制银行表示,消费贷流向房地产的情况已经出现,所以在资金流向以及贷后回访等流程中将加大力度,坚绝杜绝消费贷另作他用。
据悉,当前市场上信用贷、消费贷产品大量涌现,借款方式简单,通常无需任何担保,完全以本人信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48小时内审批,网银、手机自动放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对已贷出的消费贷款进行再核实和查验。对于一般金额的客户,会通过贷款用途凭证查验、贷后回访等手段,监测其资金支付是否合规;对于金额较大的消费贷款,银行还可能约见或走访借款人、收集相应的资金使用凭证,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贷后抽查,如发现消费贷款资金不符合要求,被违规挪用、进入股市、楼市等情况,银行将立即联系借款人告知其存在违约行为,并要求提前收回。
2
潜入楼市金额或超3000亿
央行数据显示,居民短期消费性贷款出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前7个月,居民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高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远超2016年全年8305亿元新增短期消费性贷款总额。与此同时,前7个月居民商业贷款总量达到4.3万亿元,同比上升27%。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以往居民的短期贷款主要是汽车贷款,然而今年前7个月的国内汽车销量没有增长,这意味着居民短贷激增,其中一部分很可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流入楼市现象研究》报告显示,按照社会零售额同比走势估算,3月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30%。
易居研究院研究员王梦雯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全国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和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同比增幅曲线走势基本保持同步,但3月以来,短期消费贷款同比走势大幅攀升,说明新增加的贷款没有流入社会零售品消费。8月,新增短期消费贷款虽然同比下行,但环比依旧保持上升态势。
3
多地严控消费贷流入楼市股市
多地已全面防堵消费贷进入楼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监局近期联合发布通知指出,2017年以来,广东省部分地区和金融机构的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其中个别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消费贷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贷前必须严查贷款用途真实性和合规性,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以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各商业银行要把握个人消费贷款投放节奏,加强风险管控。
北京方面,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检查“房抵贷”等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深圳方面,要求谨慎发放大额、长期的综合消费贷款,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不得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和用途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消费贷出现的问题不仅是违规流入楼市。记者发现,一些消费贷还流入了股市、期货市场、P2P等不属于消费范畴的领域。
融360分析师刘亚丰表示,对于无消费场景的个人信贷,放贷机构在现有的人力和技术上很难确定借款人的资金真实去向。从数据来看,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成为主流。此外,由于股市、期货市场、比特币和部分P2P平台都有高收益的诱惑,部分人也会铤而走险借消费贷资金投入其中。
据《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公募领域首批FOF产品近期正式获批,位列其中的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FOF打响公募FOF“第一枪”,率先于9月26日正式发行。建信福泽安泰混合型FOF以多元资产配置作为核心驱动力,全市场精选优质基金进行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