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君的“不抗辩”换来汉能复牌的曙光
要爬上山顶去看风景,可走到山腰脚已起泡。停下来在溪边喝一口水,这一切没有想像的那么糟。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积极的结果
2017年9月4日,香港证监会取得香港高等法院的“法院民事颁令",汉能薄膜发电集团(00566.HK,以下简称“汉能薄膜")前任董事李河君先生及现任董事赵岚女士、王同渤先生、徐征教授及王文静博士分别被取消董事资格3至8年。汉能薄膜同时任命了新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人选。
至此,始于2015年7月15日的汉能薄膜“停牌"危机出现重大转机。今年1月,香港证监会对汉能薄膜发电复牌提出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前任董事李河君及赵岚、王同渤、徐征及王文静这四名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不抗辩香港证监会取消其任职资格的法律程序。现在,这一条件得到满足。香港高院的裁决亦表明,汉能薄膜并不涉及操纵价格、虚假交易、虚假陈述、内幕交易等此前外界猜测的问题。
虽然所有无端的猜测可以告一段落了,但从笔者看来,这对于李河君来说,很难说是一次“迟到的公正",因为鉴于香港特殊的政治法律环境,尤其是在被誉为“做空"天堂的香港资本市场,许多法院判决的是是非非都很难用所谓的公平“结果"二字说得清楚。如果真正了解汉能和李河君的话就会知道,李河君这两年多在隐忍沉默中涅槃度过,恰是在舍弃“小我",而沉淀积蓄更大能量的“大我"重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大我"何尝不是李河君顾全大局惠及四方为尽快寻求复牌而换来的积极成果呢?
李河君之不抗辩
香港证监会对相关董事的指控,最被外界关注的内容概括简述如下:
1)尽管汉能薄膜从与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的交易获得了数额不菲的利润,但汉能相关董事没能采取恰当的措施收回到期的未清账款,将汉能控股的利益放在了汉能薄膜之上。
2)汉能薄膜向母公司汉能控股提供了一笔三个月的9亿人民币贷款,这笔贷款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就被偿还。没有做合适的披露,也没有获得汉能薄膜股东的批准。
如果摒除恶意的杂音,从此民事诉讼的深度背景和相关资料来看,的确有需要商榷和探讨的客观内容:
首先,汉能薄膜2010和2011年的几项交易和一项由汉能薄膜发电给汉能控股提供的价值9亿人民币的贷款,均是发生在李河君于2014年5月出任汉能董事及主席之前,李河君为该关联交易直接负责显然不妥,但可能是考虑到复牌大局,李河君承担了最大责任并配合证监会做出不抗辩承诺,应该是为顾全大局而做出的重大妥协和让步。
其次,关联交易本身有其历史上的原因,是其之前供应商业务的延续。汉能薄膜发电开始参与到薄膜太阳能业务的“上游",即新的交钥匙设备的销售、太阳能组件生产系统的工具和机器的购买均源自借壳上市、后来被全资收购的福建铂阳精工。根据汉能薄膜发电在2010年6月16日的公告中披露记载,于2010年5月20日:
“13.1铂阳精工与汉能控股达成协议,按照此协议铂阳精工同意销售并且汉能控股购买新的薄膜组件生产系统的交钥匙设备、工具和机器,总计产能3000MW(或3GW),总计价格25.5亿美元(约合198.4亿港币)(“2010销售合同")。"
“13.2汉能薄膜发电和汉能控股签署了一个协议(“2010认购协议"),按照此协议,汉能控股同意认购或让它所提名公司分三次认购4,911,528,960股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每股价格0.239港币,即总计1,173,855,421港币。"
关于第一点的诉讼发生,显然是李河君通过借壳匆匆上市后对香港资本市场的“水土不服"造成的,对香港市场严格的监管机制和游戏规则不熟悉,否则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当初汉能股价的走高一方面是汉能高速成长的客观反映,一方面也符合香港资本市场对科技股的期待。至于外界传闻的李河君操纵股价,更是无中生有的猜测,这次香港高院的民事诉讼裁定就是最权威的定性。外界都认为李河君是操纵资本市场的“高手",但事实上,李河君曾多次抵住诱惑,没有做过房地产和所谓的“虚拟经济",讲一个小细节。在参加一次国际大型商业领袖会议的时候,面对几十位企业大佬,李河君难堪和感慨道,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资本运作公司,唯独汉能没有。
至于9亿人民币贷款,在2014年6月即李河君担任董事之后便已得到偿还。之所以成为诉讼内容,在于没有正确披露以及操作上的不规范。
显然,为了尽快复牌及尽量减少股东的损失,李河君依然独自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责任与压力,同意将自己持有或掌控的13.67亿股份用来为应收账款做担保,也同意不会就证监会申请法庭颁令提出抗辩。
香港资本市场的江湖显然十分险恶,充满恶意做空的恶势力。两年前,汉能薄膜股票在香港市场被恶意做空,不到半个小时蒸发千亿港币市值。外界传闻是李河君在做空自己。短暂的愤怒之后,李河君只说了几个字“感谢做空者"。
塞翁失马。面对质疑,李河君重新调整公司战略。由于此前连续并购了四家当时拥有全球最先进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公司,汉能实现了从拥有最大民营水电站的清洁能源公司向全球规模和技术皆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公司的转型,并成为国内少有的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公司。
笔者认为,这场诉讼的意义并不是对汉能目前战略的基本面的反应,而是从上市公司运营规范的角度对历史的一个小结,或者说,汉能以巨大的代价,给谋求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江湖险恶认知课。所以,我们全社会需要试错及改正的宽容机制,不能因为汉能这样的企业在前进创新探索中的一些非主观不规范动作、不严谨运营,而抹杀李河君为中国清洁能源高科技产业作出的贡献。
显然李河君是一个典型的心存远大理想的实业家,并非外界评价的资本家,否则他完全没有必要拿出全部身家去并购美国人的高科技公司、去探索大部分短视生意人不愿投入的薄膜太阳能业务。有时,结果往往是历史多重因素叠加的效应,而非个人意志的最终体现。就好像2015年的那一天,做空汉能股票的两家境外基金也不能最终阻止汉能拉开转型大幕一样。当企业家精神和时代机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充满恶意的资本并不具备最终的破坏力。
实业家的实业精神
李河君以“不抗辩"换来复牌的曙光,对汉能薄膜是利好,同时不得不让人追问: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实业家?
被人恶意做空的汉能薄膜,在2015年5月20日股价暴跌之后的800多个日夜做了什么?市场成果是最好的回答:发布自主研发的全太阳能电动汽车,与摩拜单车在移动能源领域进行合作,联手奥迪打造太阳能汽车,发布薄膜太阳能新产品“汉瓦",以上只是汉能变革后的几个初步动作。
事实上,2016年上半年,汉能薄膜扭亏为盈,连续三期业绩实现盈利。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8.54亿港元,实现净利润2.45亿港元。汉能薄膜的经营走在持续向好的路上。
主动吹泡泡直至破灭与被恶意做空有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面对巨大的外部冲击,李河君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与公司员工一起坦然面对,勇敢担当。“信用"二字,说起来轻巧,但在特殊情况下,没有“勇气"加持,根本无法坚守。
众所周知,李河君选的是薄膜而非晶硅的太阳能光伏路线。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准入门槛非常高,目前全球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汉能在此领域掌握绝对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制造领导地位,是中国少有的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公司。
每一个原因,都是对实业精神的拷问。没有技术,他的做法是在全球范围进行并购,包括索力比亚(Solibro)、米亚索能(MiaSolé)、全球太阳能(Global Solar Energy)、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Devices)。
准入门槛高,就将水电站赚到的钱,全部投入薄膜发电的研发和生产,因为“能源产品的效益必然来自‘规模效应’"。
回报周期长,就做好充分准备,当年花8年时间建设金安桥水电站,也是一天天坚持下来的。同时,汉能先行先试(这也是薄膜发电关联交易较多的重要原因),还向下游延伸,如开发太阳能发电纸和发电包等移动能源产品。
很少有人知道,汉能研发太阳能电动汽车的构想,来自李河君与李书福的一次闲聊。有一次,“二李"作为企业家代表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在回国的飞机上,他们刚好坐在一起。聊天的话题自然是李书福感兴趣的汽车,这位“汽车疯子"介绍道,电动车每消耗一度电,可以走8到10公里。
李河君意识到,这是一个意外收获。他没有想到,驱动偌大的汽车往前走,竟然只需要这么少的电量。结合汉能当时的技术优势,他告诉李书福,用光伏薄膜覆盖车身,可以形成一个1K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伴随车身轻量化和转化效率的不断提升,其发出的电量至少可以支持电动汽车行驶100公里以上。
李书福也没想到,薄膜太阳能技术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他们还碰撞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在汽车上安装一个可以升降的采光帆,根据需要加大采光面积,以增加电动汽车的发电量,实现更远距离的行驶。如今,这些构想全部在汉能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样车上实现,而且首先被傲慢而严谨的德国奥迪看中与其展开合作,年底就出样车了。
中国可以领先一把
只有真正做实业的人,才会对这样的技术细节充满兴趣,并且不只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落实到行动上。也只有做实业的人,才知道核心技术的可贵。所以,吉利顶着巨大压力,也要收购沃尔沃,汉能即便在光伏产业退潮期,也要在美德收购优质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公司。
不同于有的民企大鳄在海外大肆收购酒店、写字楼、足球俱乐部,汉能的海外并购,买回的是实实在在的领先技术。也不同于有些互联网公司,只是崇拜“轻资产",以模式创新的名义烧着投资人的钱,汉能的薄膜产业和全太阳能动力汽车都是实实在在的科技实业,能提供切切实实的就业机会。
李河君一向反对唱衰中国制造的论调,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相应的成本优势也会消失"的说法并不可信。在他看来,人力资本并非简单的劳动力人口,更有“质"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投资形成的,依附于劳动者人身的知识和技能综合。
当汉能建立起以薄膜太阳能技术为核心的二代光伏产业,结合先进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劳动者、极强的工作效率,一定可以构成中国制造的新优势。
在李河君那本《中国可以领先一把》里,他从能源替代讲到大国的崛起,从风能、地热能、核能讲到页岩气,落脚点当然还是呼吁国家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尤其是薄膜太阳能技术。在这过程中,汉能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司,自然当仁不让。
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如果企业家不为自己的公司说话,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那才真的有些奇怪。“国运则我运"在他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家国意识,才是最耐人寻味的,不但说出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还给出了解决方案。比如,他说技术和制造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落实到制造的技术等于无用。
作为听得到市场炮火的企业家,他对太阳能成为主要的一次能源有足够自信。比如,他说光伏产业确实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但补贴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用补贴,如果光伏市场永远靠补贴生存的话,是没有前途的。此外,光伏“两头在外"(原料、市场),光伏产业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经营上必然受制于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对李河君来说,汉能薄膜必须复牌,不仅是股民的利益,也事关尊严,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因此,被取消董事资格,不是他的敦刻尔克,而是他的诺曼底登陆。
这几年,中国企业界的虚浮风气,已经让人厌倦“理想"“情怀"“信仰"这些词汇。但面对一位踏实做事的实业家,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不断从探索和挫折乃至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面对外界的质疑、嘲笑甚至屈辱,永远保持善意,心怀感恩,以事实和实力说话,才是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合适方式。毕竟,再大的困难和问题也是昨天,重要的是明天新的一天,我们仍然要相信未来。这才是李河君以“不抗辩"换来汉能复牌曙光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记者6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国开行将于12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本次债券首次向社会公众零售。据国开行介绍,本期债券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