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会驱动世界变平吗
□禾刀
不知是否有人做过这样的对比,即将20世纪最后一天与第一天的各国版图进行对比,肯定会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版图发生了变化。如果再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进行对比,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回忆20世纪,不仅因为这个世纪离我们最近——20世纪出生的人仍大有人在,许多经历也历历在目,还因为这个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的“热战”和美苏冷战,影响空前。
被誉为澳大利亚“勇敢的公共知识人,不可多得的优雅作家和讲故事的大师”的杰弗里·布莱内以流畅的笔调,带领读者回到20世纪现场。毫无疑问,战争与和平是本书的一大主题。战争不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既有国际秩序和社会秩序被颠覆,同时也“催化”了科技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女性地位的提升、绿色运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解放、对体育的狂热等诸多变化。杰弗里行文中既有宏大历史叙事,同时也不乏细节的精致书写,宏大叙事与精致细节相互衬托、相互印证,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历史图景,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
严格意义上讲,20世纪是从1901年1月1日开始的。历史上的这天,能拎得起的大事当数英国在澳洲的殖民地组成了澳大利亚联邦。这个原本用来囤积英国囚犯的大陆,在土著被大力打压后,终于“站起来了”。由于力量太过悬殊,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人太在乎澳洲土著的感受,毕竟在此之前,弱肉强食在自以为“文明”的人类世界并不鲜见,与此殊途同归的还有那块原为印第安人家园的北美大陆。
20世纪初,短暂的国际平静一度模糊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仓促中被搅进战争机器的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热战的超强烈度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杰弗里指出,“在拿破仑战争中,一国可把国民生产总值的12%花在战争上,而一战的主要参战国几乎花掉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二战的消耗自然更甚——许多时候,战争的天平仅仅取决于双方兵工厂的生产能力。
20世纪是值得深刻铭记和反思的世纪。著名的近代史大师霍布斯鲍姆将20世纪称为极端的年代。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残酷嗜杀的世纪。其间充满了战祸兵燹,其程度、频率、长度以及死于战火下的人们不计其数。
着重于对历史的呈现,杰弗里没有深挖战争的原因与本质,但他同样看到了战争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现代史告诉我们,多方卷入的国际战争是一次体力的消耗,也是一场文化的浩劫”。战争不仅在毁灭无数生命和秩序的同时,意味着又被动地为未来掀开了“全新”的一页。联合国诞生后虽然显示那里仍“是一片意见不合的战场”,而且仍有许多值得改革的地方,但有了这样一个可以坐下来对话的处所,总比历史上动不动兵戎相见要好得多。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首次提出了“地球村”概念,但他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联合国的出现,使得世界越来越像是地球村,使得过去那些原本距离太远不为太多人关注的战争,也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能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化干戈为玉帛。
战争不仅催生了许多国际组织,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战争让太多人丧命,但也拯救了生命——那是在战后很久之后了。战争推进了输血技术的提高”。而杰弗里在书名中提到的无线电,在战争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指出,“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世界变平,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也可以说,无论是“地球村”,还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本质上都是世界变平的结晶,只不过变平的驱动力不是源自市场需求而是战争。
战争毁灭了大量地理边界和层级边界,为新秩序的重构提供了条件。战争催生的大量发明,进一步拉近了地球各个角落之间的联系。某种意义上,世界之所以会这么快地变平,战争的确“功不可没”。
不过,这绝非是替也不应替战争唱赞歌,而只是呈现一种冰冷的事实。事实上,战争作为变平的驱动力并不可取。首当其冲的便是战争的巨大毁灭性与超强破坏性。其次,虽然战争中的许多发明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也有的发明给人类造成的伤痛至今难以抚平,比如生化武器和核武器。虽然人类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但核武器的阴云始终挥之难去。以目前来看,人类能否有效控制更具毁灭性的新武器诞生,依然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还有,如果没有这些战争,谁又能断定,一个和平的世纪后,人类不会变得比今天更美好呢?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堪培拉9月17日电(记者白旭)“熊猫袋鼠-2018”中澳陆军联合训练开训仪式17日上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伯利·格里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