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布置的消费迷局,让你买买买不停
买、买、买,似乎已经成了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生活必备用品的清单越拉越长,各种物品更新迭代的时间越来越快,为什么我们永远都有一长串的购买清单?是谁在幕后操纵着这个消费世界?
在澳大利亚著名消费心理学家亚当·费里尔所著的《如何让他买: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十大策略》(中信出版集团)一书中,你会看到在生产商之外,还有一股总被我们忽略的隐形力量,在用尽浑身解数,为我们制造着购买理由,简化着购买流程,让购买本身成为一种时尚。这就是营销策划公司,他们从行为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甚至是在人类古老的基因方面寻找帮助客户突破市场障碍的方法,让货架上的商品变为消费者购物车中的宝贝。
书中,亚当解密了商家和营销策划公司的这些“暗黑艺术”。书中最核心的一个理念,便是“行为改变态度,比态度改变行为要快得多”。就商家而言,与其费尽心思,让你改变对事物的认知,不如直接改变你的行动。你的感觉会说服你的理性,你的行动会改变你的思维。比如,向你推荐一种新产品,与其将它的功能说得头头是道,不妨让你亲自体验一下将它拿在手心试用的感觉。一旦你开始尝试,就极有可能自己劝说自己放弃旧有的行为模式,使用商家推荐的新产品。这也正是为什么商家会推出大量的免费试用装,有人在现场帮助你试用新产品的原因所在。
用什么方法,可以制造出消费者需求?作者在书中总结了重塑、动之以情、集体主义、归属感、玩乐、实用性、样板七项激励性刺针法,以及赋予技能、化繁为简、敢承诺三项简化性刺针法,如同点穴一般来达到引导消费、促成消费者实际行动的目的。
来回味一下电视上经常出现的各种消毒产品的广告,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让我们触目惊心,原来没有消毒用品保护的世界危机四伏,如此,购买消毒产品就成了任何一个爱护家人的母亲、妻子的责任。但请等一下,在没有消毒产品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是否是一团乱呢?其实,这只是商家利用人们内心恐惧的一种营销方法。恐惧,是人的原始本能,它远比愉悦更能刺激人们的大脑中枢,更容易让人采取自保的行动。
看似高深的理论,辅之以生动的实战案例,那些只有专业公司才有的营销技巧,也可因地制宜转化成我们的营销指南,从消费者的角度,更容易看清哪些是商家刻意制造出来的消费需求,哪些是营销公司精心布下的消费迷局。
在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与慢》中,指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套反应系统,常用的无意识系统反应快捷,但经常出错;而后天刻意培养的有意识的理性系统,则比较慢,不容易出错。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启用省时省力的前者,绕过费时费力的后者。
本书的作者对丹尼尔的理论进行了营销方面的延展,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学营销课,原来商家和营销策划公司,就是要想方设法,利用我们的第一感性系统,做出并不理性,却迅速果断的决策。所谓的营销,便是让感性指挥理性,让理性成为感性的仆人,为感性的行为寻找理性的注解。□胡艳丽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澳大利亚副总理巴纳比·乔伊斯23日因婚外情丑闻宣布辞去副总理和澳国家党党首职务。正在休假的乔伊斯当天在其选区新英格兰召开发布会,宣布下周一将正式辞去副总理和党首职务。他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