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七年蝉联全市第一的背后 ——南宁市江南区法院以党建带动审判侧记

广西日报 2017-12-06 08:10 大字

本报记者 乔晓莹 通讯员 张 菁

“党建+司法”是南宁市江南区法院连续七年蝉联全市法院绩效考评第一名的法宝之一。该院7个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工作与审判业务紧密联系,从创新、服务、科技、保障等多方面挖掘自身潜力,以高要求高标准开展司法为民的实践。

“把支部建在庭室上,充分发挥支部在审判、执行、机制创新等工作的引领作用。”该院党总支书记陈玉萍对记者说。今年,江南区法院还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被自治区高院确定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示范法院,成为全区为数不多的“双示范”基层法院。

千方百计破解送达难

如何破解送达难题?江南区法院第二党支部给出了答案:方法总比困难多。

“组建专业、规范、高效的送达队伍是实现解决送达难题的先决条件。”审管办主任郑白深知送达难题是制约法院提高审判效率的第一道“拦路虎”,而要跨过这一难关,就必须先组建一支符合辖区实际情况的送达队伍。

为了破解送达难题,送达组常常加班加点对送达难题开展克难攻坚,组织干警对疑难复杂的送达案件进行会诊。特别在今年的“百日清案”专项活动中,送达组的全体党员干警结合多年来的送达实务经验和最新的法律研究,最终形成《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关于送达实务问题的指引(征求意见稿)》,再一次为破解送达难题亮出了“秘密武器”。

邓剑长是分管送达组的副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年轻的党员。敏锐、敢创新是他身上散发出的光芒。他知道送达工作不能按常规“出牌”——忙碌的上班族常在入夜后才回到家中,相应地送达工作也应开启夜间模式。于是送达组充分利用晚上7点至9点的黄金时间外出送达。邓剑长还带领送达组在借助电商平台成功找到“老赖”的启发下,推出“支付宝送达”举措,借助电商平台查询被送达人地址,提高送达成功率。

多举措助力辖区发展

吴圩法庭是江南区法院三个人民法庭之一。近年来,吴圩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成为大企业安家落户的热土。对于吴圩法庭来说,也迎来了日渐增多的案件。在这个只有4名党员的党支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辖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今年1月至2月期间,作为有10年党龄的党员,同时也是法庭的负责人,路纳带领庭里的年轻党员干警走进市空港经济开发区企业开展调研,为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答疑解难。

除了园区企业,吴圩法庭的党员还为辖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如今年年初,党员干警到延安镇敬德村那模坡,与该镇镇长、司法所所长一起就该村住房外立面改造项目中施工方无故撤走的情况作详细了解,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与经开区综治办共同组织“送法进校园”活动,为辖区学校学生讲解“校园欺凌”“校园贷”等社会热点现象。

借力信息技术司法为民

在江南区法院,利用信息科技为审执工作提供助力的尝试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其中,该院第二党支部中的立案庭更是深谙其道。

“新科技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办案的作业方式,让许多棘手、紧急、特殊的事件迎刃而解,当事人在诉讼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得到最大节省。”该院党总支组织委员,立案庭庭长张敏这样说道。

案件录入的工作越积越多,直接影响了审判质效的提升。江南区法院党组决定启用自助录入系统来提高立案效率。在今年3月,自动录入机正式在该院立案庭投入运行。有一次,一名律师带着150个系列案件到江南区法院提起诉讼。在导诉人员的指导下,这批案件不到2个小时就通过自助录入系统完成了输入。

立案庭的信息技术手段不单体现在自助立案上。身处境外或是身患重疾无法到庭?立案庭快审中心通过远程视频,当事人突破空间限制也能与法官面对面;携带的资料不全,在往返不便的境况下怎么补救不耽误立案?当事人求助他人将书面材料扫描发送到立案庭邮箱,“秒速”解决材料不齐问题……这些曾是让当事人与法官束手无策的难题,如今在技术的进步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时俱进是党员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如何高效地运用信息科技提高司法办案质效,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一项挑战。”有9年党龄的立案庭员额法官潘心武这样说道。

新闻推荐

12月4日桂股行情

名称涨跌幅%点评银河生物--重大事宜,继续停牌阳光股份--重大事宜,停牌柳钢股份--重大事宜,停牌八菱科技--资产收购事项,停牌南宁百货2.71平台整理,仍需观察恒逸石化0.78突破平台,暂时持股国海证券0.38...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