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周子古镇 第四代传人接棒手工麻花

四川日报 2013-04-19 16:53 大字

□王陈 本报记者 陈四四

酥脆的麻花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当早餐,或者用麻花炒大虾,或者就着麻花下酒……在南充市蓬安县周子古镇,麻花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每逢闺女生下小孩儿,外婆要送麻花给外孙,当地风俗说是给外孙安装胳膊腿儿的;有时走亲戚、看病人,就带几根麻花,用一截绳子串起,拎在手里晃晃悠悠地去了……

蓬安手工麻花至今还保存着500多年前的传统工艺,堪称“巴蜀一绝”。

周子古镇位于嘉陵江畔,是一个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古码头。相传在清乾隆年间,一户姚姓人家从湖北迁居此地,耕种之余兼营麻花生意。姚家的麻花香酥可口,脆而无渣,倘若将麻花用火点燃,如蜡烛一般燃烧至尽。人们称赞姚家麻花为“吃着咯蹦蹦,夜间能点灯,落地纷纷碎,入水朴楞楞”。包装好的麻花,春季放到秋季仍焦酥如初。

由于麻花风味儿独特,加之价格便宜,易于贮藏,自然成了很多船工的必备干粮。久而久之,麻花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如今,周子古镇上还有三四家经营麻花的店铺。记者走进一家麻花铺,店面不大,店主姚仲秋说,篾灶上的铁锅到他手里已经是第四代。

坐在案板前,姚仲秋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面团头天夜里就必须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发酵,老面起筋道,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小磨香油。”姚仲秋说,这样炸出的麻花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便于保存。

不一会儿,大大的面团在他的手里变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经过一番揉、甩、捻、拧,被挽成一个生动的“8”字。

此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姚仲秋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几经沉浮,麻花轻飘飘地浮出油面。淋上一层糖衣,再沾上各种风味儿的拌料,一会儿,满筲箕的麻花便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

新闻推荐

谁绑住了四川剧目的市场舞步?

10月26日,为期半个月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闭幕。而热闹的中国(山东)演艺产品交易会,至今还留在记者的脑海里。印象之深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种类繁多的剧目,看得人眼花缭乱;二是,全国600多个演艺机构、近200...

蓬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