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经典可以重来
临近年末,又一部经典影片逆袭:11月15日上映的老影片《海上钢琴师》,到21日票房已经超过9000万元,过亿指日可待。由于是4K修复版,加之推广等费用简省,这部低成本再制作的影片重映,经济效益估计相当乐观。
不仅如此,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千与千寻》和老故事翻新的《狮子王》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佳绩,原封不动的《千与千寻》票房达4.8亿元,而“辛巴的故事”更是创纪录地收揽8亿多元。
在这些可喜的数字面前,我并不是想算经济账,而是想到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另一层意义:经典可以重来。
正像某些观点所示,一部二三十年前的电影再次得到观众的青睐,“怀旧”,抑或是“情怀”的因素一定是有的,但实事求是地说,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经典影片重映的成功,实际上应归因于电影作品自身所具备的经典元素,就像那些经典文学作品一样,作品本身就值得人们多次鉴赏、值得读者去反复阅读。
以《千与千寻》为例。众多走进影院再次赏析的观众,都有“重新发现”的感触:有观众就坦言,在之前观看的记忆中,一直以为自己是千寻,而今再次观看后,却发现自己更像无脸人。在观影评论区同样可以看到大量类似的感言,有不少观众是多次观看,“每一次看《千与千寻》都有新的认知发现”。这正是一步经典作品的特质:值得,或者还需要反复“阅读”。
笔者再次进影院也是缘于相同的念想。基于音乐的怀想,我再次面晤了《海上钢琴师》,并收获了新的体验——无论有没有边界,每个人,每一个瞬间,都可以如一曲旋律脉动,而这,没有边界。
在另一个层面,新生长起来的电影观众,也需要经典的滋养,比起神剧和扑街的烂片,经典佳作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这同样是佳片重映的充分理由。
换一个角度,每一部佳片杰作,作为综合艺术集成的作品,都是人文素养塑型的良好教材,这不仅是对观众,而且对电影业者也是如此。这些影视职业人,如果认真“读片”,反复看片……相信烂片神剧一定会大大减少,或者还会带来佳片缤纷争艳的格局也未可知,进而极大满足观众的需求,“利己利民”。
说到这一层,笔者想到一些圈子里的传闻,诸如某某投资人被骗损失惨重什么的。作为最佳的教材,历经时间洗礼的经典影片,实质上更应该是这些人的首选。因为,明摆着的事实是,只有真正熟读这些杰作,才可能有效地阻止他们上当受骗的冲动。试想,如果投资人具备良好的艺术(影片)素养,那些职业素养欠缺的导演和编剧,仅靠嘴上的功夫恐怕是不容易让他们从兜里掏钱的,不是这样吗?
说这些非玩笑的玩笑话,没有替财主操心的意思,我只是想,投资人的鉴赏力晋升,同等宝贵资金条件下,显然有助于更多好影片的出笼,从而更多地造福于影民。
在另一面,由于影院电影难以替代的客观条件,观众对经典影片的诉求,只能寄望影院的佳片重映。而这样的向往一直在蔓延。有调查表明,人们心目中对很多经典电影有期待,如《美国往事》《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放牛班的春天》等,不少观众不仅自己心动,而且还想带着孩子进影院,在大银幕前欣赏经典影片。
总之,经典佳片需要重来,原片重映也好,4K(未来8K?)修复也罢,或者是黑白影像上彩之类,都很让人期待。
行文到此,想说句私心话,我就很想看彩色的《最漫长的一天》和《关山飞渡》,尤其是《关山飞渡》,那个大干湖上骑警举着猎猎旗帜飞驰的影像,如果是彩色的,真不知道会刻写下多么强烈的印迹符号。
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经典影片再次异彩纷呈吧!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科幻大片《终结者:黑暗命运》以3天入账2900万美元的成绩登顶上周北美周末票房榜。《终结者:黑暗命运》由《死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