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尽的电影 说不尽的人生
□新时报记者钱欢青
《迷魂记》是一本电影随笔集。穿过光影长廊,作者火锅以电影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本书成为“个人表达”和“专业性”融会的结晶,既严肃又随性,既可以作为电影评论的范本,又能带来极大的阅读享受。而最令人动容的,是融注在每一篇影评中作者的情感与温度。
在幻梦和真实之间彷徨
记者:《迷魂记》是从您近20年的影评写作中,精选出来的45篇。为什么把书名定为“迷魂记”?
火锅:《迷魂记》是希区柯克的名篇。希区柯克是我最珍爱的电影导演之一,以至于我从来没有敢冒然下手写过有关他的电影的评论。所以,《迷魂记》这本书里,其实并没有一篇对《迷魂记》这部电影的评论。但是在这本书的序言《一败涂地》里,我解释了它为什么会拥有这个名字——“《迷魂记》在我看来是一个男人在幻梦和真实之间的彷徨。他要沉浸在幻梦里,因为那幻梦美得像永生,像生命里一切最甜蜜的东西;他又想要从幻梦里清醒过来,因为在那样的幻梦里他仍感受到焦灼和压迫。”电影就是我的幻梦。这个男人所经历的,也正像我的生活:“在幻梦和真实之间彷徨。”
曾经有一个朋友和我开玩笑:看电影太多,小心它会把魂偷走。这个说法令人想起清末人害怕照相,说那个盒子会摄人魂魄,然后将之永远囚禁在一张纸上。电影并没有摄走我的魂魄,但是我依赖它来生活。这当然也是一种过于天真的执念。
我偶尔会读一些佛学的东西,慧根不够,理解常常很浅薄。佛学讲人生是一场大梦,“佛”就是“觉悟的人”,他看着这些仍在沉睡的众生,想要把他们叫醒,然而他们都沉睡在自己的贪嗔痴里。这很像我面对电影的感觉,电影里的每个角色在他们的命运里挣扎,为无所谓的事兴高采烈,被必然会发生的事所折磨。但事实上我自己也在贪嗔痴里沉睡不愿醒来。因此,这一切真是一个大大的无解的“谜”,让人迷失其中,不知归途。
在序言里我还写道:“希区柯克的了不起在于他能随手勾勒出人类精神的象征性画面,电影开始时,斯图尔特双手把住屋檐悬挂在天地间,下面便是万丈深渊——事实上,在整部电影中,他从未被从那万丈深渊之上解救下来过——‘犹如镜中’。”看电影看到“犹如镜中”的时刻之所以令人铭记,是因为人类是镜恋动物。在“镜”中得到满足,同时这虚幻的满足也正印证着真实的匮乏。
这就是我为什么给这本书起名《迷魂记》。
中了看电影的“毒瘾”
记者:很想问问您个人的看片史。您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看电影?有哪几部关键的电影让您彻底中了看电影的“毒瘾”?
火锅:大量看片从2000年开始。那一年我有了自己的电脑,艺术学院门口的音像店可以租碟,一块钱一张,每一张都饱经沧桑、伤痕累累,运气好了能够从头看到尾,运气不好就会卡在某个地方。电脑光驱经常怒吼着一圈圈转动,辛苦它了。2003年工作后进入淘碟时代,眼界大开。对于我这样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人来说,八十年代的时候我领悟力有限,也还没有进入社会,错过了那个精彩纷呈的启蒙时代。我真正得到启蒙,是在淘碟的那几年。
这么多年喜欢过的电影非常多,很难说哪一部是关键的。当年看《教父》三部曲的时候非常震撼,镜头语言之准确、精炼和优美令人赞叹回味不已。后来终于在北京电影节圆梦,看到了大银幕上的《教父》。看完电影上字幕的时候有微醺感,如果不是社交恐惧症,真想给影院里的每一个同看《教父》的人要微信——保证我们可以做朋友。
我喜欢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阅片量已经不小了,可还是觉得它风格独特。它是淡青色的、下着微微的雨,人物不悲哀也不快乐,不热情也不冷漠,骨子里有一种特别客气的浪漫。后来我在上海电影节上看到了梅尔维尔的另一部我也很喜欢的电影《红圈》,也算圆了一个梦。
《白日焰火》也令我难忘。当时我正在住院,等待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诊断。这个诊断特别漫长,在这个过程中,我既不能出院,也不能接受治疗。有一天晚上我向护士请假去了医院最近的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中国很少有这种纯正的黑色电影,它不完美却有着十分浓郁的情调。我一边看一边提醒自己要珍惜每一格画面,因为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刁亦男的下一部作品。最近他的新片《南方车站的聚会》要上映了,想起来忍不住有些感叹,所以记在这里。
记者:淘片经历中有什么难忘有趣的故事?
火锅:淘碟过程中的故事,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乡愁》,收在上一本随笔《自私》里。淘碟时代见识过各种各样有趣的淘碟店主。有的店主只是把卖碟当作一个生意。有一次我问一家店主有没有《罗丹的情人》,他开始说没有,后来忽然恍然大悟,从隐秘处拖出一个纸箱,里面全部是不可描述的碟片。也有店主本身就是资深的电影迷,熟知各种导演和风格,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店主里隐藏着一个中国的昆汀塔伦蒂诺。
是梦、是镜、是时光里的时光
记者:书中处处都有对影片情感和人心的深切体悟,令人动容,比如中年以后的成长是有尊严地接受“失去”,在这些电影和人生的交互体悟中,有哪一些让您特别有触动?
火锅:毕赣的电影中对母亲的情感很让我触动。他不是一个成熟的创作者,但是极其坦诚,幸运的是他也有这种能力来表现一个坦诚的自己。他从小父母离异,被判给父亲,事实上父亲也没有时间照顾他,他基本是奶奶带大的。迄今为止他拍了两部电影,这两部电影都是为了解决他心里的情结:母亲抛弃了我。这个事情改变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情感的方式。他要用这两部电影来克服心里的这个情结:原谅、放下、继续爱。因为我自己也是母亲,也有一个儿子,所以被触动,也反思了很多。
记者:您对影评写作的追求是什么?最想让读者通过这本书获得什么?
火锅:我从研究生时代开始写影评。最初只是看完某部电影很激动,想要表达这种心情,激动地堆砌一堆不知所云的文字缓解下心情也就好了。工作后从事电影教学,写影评更像是某种操练,用电影语言去解读电影,那样的文章写多了,也会有庖丁解牛的快感。而现在动笔少多了,一定要感觉到某部电影融入了我的情感、我的生活的时候才会想要去写。如果说我现在对影评写作还有什么追求的话,那就是:这篇影评是“我”写的,要有“我”的情感和温度。
我最想让读者获得的,还是“自由”吧。看电影的自由,写电影评论的自由。电影怎么看都可以,电影评论怎么写都可以。这是我们可以享受的自由。
记者:人的孤独,爱的艰难,悲伤和欢乐,失去和获得,电影给了我们有限人生之外的丰富体验。对您而言,电影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火锅:在我的想象里,我需要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又不是一个有行动力、有充裕能量的人,我的生活几乎是闭塞的。我需要用电影的时空来扩大我的世界的时空,通过电影去感受世界的丰富度,电影是对抗匮乏的武器,是梦、是镜、是时光里的时光。
但反过来讲,尽管如此,在我的头脑中仍旧有一个坚固的认识,那就是,电影永远只是电影,不过是电影而已。就像一本希区柯克的传记的名字:《这只是一部电影》。
新闻推荐
编者按:我们对DAVIDFEAR所撰写的影评进行翻译,她描述这部影片为一部“绝对的必看影片”。金斯伯格大法官用她的坚毅与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