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评分低票房高?“悲伤”口碑票房割裂
为何评分低票房高?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照。
被冠以“年度最催泪爱情电影”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自3月14日公映以来,短短5日票房已突破4.2亿,同时连续四天单日票房力压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惊奇队长》,成为三月影市最大的一匹黑马。但与票房的一飞冲天相比,该片的口碑却是恶评如潮。“低口碑高票房”为何会出现,从中又能为电影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内容俗套仍很“催泪”
影片讲述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男主角因为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而深埋自己对女主角的爱意,为了让女主角获得幸福,他特意安排了男二号与女主角相识相恋……影片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因此韩国爱情电影中的所谓“车祸癌症治不好”三件套自然是少不了的。不过剧情虽然俗套,观众依然买账,有影迷在网上留言:“从头哭到尾,明明情节是谁都能想到的俗套,但可以拍成这样,真的很好看,想去二刷。”有人评价,《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虽然不太符合生活的逻辑,但却符合爱情的逻辑。
据某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众的性别分布上,女性观众65.2%;年龄分布上,20至29岁占到68%。显然年轻女性观众群体为这部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与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相对照,《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网络上收获的评价却不能与其高涨的人气相符——目前在时光网上仅获6.2分,豆瓣上只有5.1分。
票房逆袭赢在社交平台
虽然影片先前在中国台湾地区票房成绩不俗,但在大陆市场并不被特别看好,尤其是它的上映档期撞上《惊奇队长》《绿皮书》,很容易就被好莱坞大片挤压。然而,该片却走出了一条完美逆袭的曲线。这得益于该片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重点推广。上映前,《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已经刷爆抖音平台,话题“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要带纸巾”更连续两日稳居抖音热搜榜第一名,各类在影院哭完一包纸巾的视频、相关爱情感悟视频、电影内容推荐视频等席卷抖音。甚至许多影院还设立了提示牌,提醒大家自备纸巾擦眼泪。同样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此前,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也曾利用抖音营销创造了首日的高票房,但上映之后却因为影片气质与观众期待相距甚远而未能延续热度。而此番“悲伤”一片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情绪营销,则是看准了影片受众与抖音等平台用户的一致性,让众多观众“为求一哭”走进影院。有观众直言,这就像是台湾版的《前任3》,“有故事的人才会哭”。许多人看着电影,却在为自己的感情流泪。
观众是“沉默的大多数”
“低口碑高票房”影片并不罕见,从历年的年度票房统计前十来看,每年评分在7分以下的电影都占到前十的大部分。这种现象长期受到诟病,不过,评分机制、网络口碑就能完全代表一部影片的品质吗?
随着电影制作水准的普遍提高,以及观众观影习惯的逐步养成,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票仓中,想必会出现越来越多“口碑”和“票房”评价一致的影片。但是,遇到了高票房和低口碑这种“矛盾”的评价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一部影片口碑与票房分裂,本身就代表了电影审美和需求的多样性。
通常来说,习惯在网络上发表影评、给电影打分的观众属于小众群体。此外,据腾讯云咨询2018年的调查报告,观众选择影片时所受影响因素里,网络评价的36.5%与朋友评价的30.7%几乎持平。综合来看,大众群体选择观影的影片时并不会受电影评分的太多影响。
影评人韩浩月曾表示,那些给电影打分的观众,多是活跃于网络上的电影爱好者或评论者。但多数观众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被自己的判断或舆论的驱动影响进入电影院,他们寻找自己能与电影产生共鸣的那一部分,尽管电影并不令他们满意,但也不会火冒三丈到网上大骂“烂片”。
《北京晚报》、文汇网
新闻推荐
时光锥心,《地久天长》水滴石穿 柏林获奖影片青岛首映获好评 三小时文艺片催泪动情
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创造中国电影新纪录、斩获最佳男女演员双奖的《地久天长》前天在青岛金鼎广场华艺国际影城举办首映;此前...